能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動力,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和保障作用。“十五”時期,作為能源大省,陜西省承擔著支持全國能源需求與平衡全省用能的兩大任務,面臨著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我國“十一五”時期能源消耗總體水平提出了明確目標:“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首次將能源降耗指標具體量化,并納入到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監測體系中。現就陜西省“十五”期間能源生產和工業能源消耗狀況作簡要分析。
一、 能源生產現狀
受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和國內經濟增長需求的拉動,陜西省能源工業迅速崛起,成為十五期間支撐陜西省工業快速發展主力。“十五”時期年均遞增31.2%。
2005年,陜西省規模以上能源化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23.63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45.7%。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620.94億元,煤炭開采業152.62億元,分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18.6%和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石油開采和煤炭開采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66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4.1%,實現利潤279.31億元,稅金93.47億元,分別占72.4%和39.5%。
2005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生產量達10810.72萬噸,占全國的5.9%,位居全國第5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40.4%;原油產量1778.16萬噸,占全國的9.8%,居第5位,年均增長44%;天然氣80.59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6.1%,居第3位,年均增長30.7%;發電量504.94億千瓦小時,占全國的2.1%,年均增長13.3%;原油加工量1137.99萬噸,占全國的4%,年均增長15.4%。能源生產的可喜形勢,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撐。
二、 能源消費狀況
就能源消費指標本身而言,除工業用能外,還包括居民生活、農村生產、建筑施工、運輸郵電等各方面用能,由于工業用能所占比重較大,而工業用能中絕大多數為規模以上工業消耗,因此,我們主要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能源消費狀況進行分析。
1、“十五”期間能源消費總量增長, 消費結構趨向多元
2005年陜西省300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扣除能源加工轉換投入部分的消耗)3330.23萬噸標煤,較2000年增加1511.21萬噸標煤,年均增長12.9%。
原煤、電力消費量增長。2005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費原煤4832.29萬噸,與2000年相比,“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5%;電力消費310.34億千瓦時,年均增長9.6%。
成品油價格漲勢加快,消費下降。“十五”期間由于成品油價格平均上漲2000元/噸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約其消費規模:2005年汽油消費10.08萬噸,“十五”期間年均下降24.8%; 柴油消費34.37萬噸,年均下降10.8%。
從“十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品種占比可以看出,目前陜西省能源消費仍以原煤等一些常規性能源為主,但消費結構正逐步趨向合理,對原煤直接消費的比例從2000年90%以上,下降到2005年的不到60%,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將十分有利于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以及企業清潔生產、綠色工業的推廣。
2、節能工作取得較好成效,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七大行業
2005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為0.98噸標煤,與2000年2.27噸標煤相比,年均下降18.3個百分點,九成以上行業的萬元耗能 “十五”期間有所下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綜合能源消費效益有所提高。
在陜西省39個行業大類中,產值單耗超過全省平均值的主要集中在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等七大行業。加強對這些重點行業的能源管理,提高行業能效水平,將對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乃至全省工業的能耗水平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3、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較大,未來單位GDP能耗下降速度趨緩
“十五”時期,GDP年均實際增長11.5%,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15.6%,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1.36。2000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1.75。雖然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較2000年有所下降,但“十五”時期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持續大于1,這是值得注意的信號,意味著未來單位GDP能耗的下降速度減緩。
4、能源加工轉換工業企業效率提高
“十五”期間陜西省能源加工轉換企業,能源加工轉換效率從2000年的67.5%提高到2005年的68.7%,增加1.2個百分點。能源加工轉換效率的提高 標志著陜西省工業企業能源加工轉換裝置工藝有所改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
5、各地區能耗水平參差不齊
2005年,從地區能源消耗情況來看,產值單耗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榆林、渭南、銅川、漢中、寶雞、咸陽六個市。最高的榆林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最低的延安市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產值能耗較高的地區主要是由于化工、電力、有色、鋼鐵、建材、石油、煤炭等高耗能企業集中度較高造成的。而延安產值能耗較低是因為延安是陜西省原油的主要產地,原油又以輸出為主,耗能較高的煉化企業較少,近年來由于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延安工業產值總量較高,而耗能又沒有相應的大量增長造成的。
6、工業取水總量增長較快
2005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取水總量達8.06億立方米,與2003年相比(工業用水2003年開始統計),增長2.5%。其中,采掘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取水總量5.6%,制造業占45.2%,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占49.2%。每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63.58立方米,較2003年的116.63立方米減少53.05立方米,節水6.72億立方米。
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五大行業取水總量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68.5%。高新技術產業取水總量比重上升,這一方面表明了陜西省工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另一方面也表明,陜西省工業節水還存在很大空間。
三、能源消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低級能源產品消費比重仍然偏高,環境壓力不斷增強
陜西省的能源消費結構近年來雖有所調整,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形式仍未得到根本轉變,2005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消費仍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0%以上。優質能源消費比重過低,抑制了能源資源的進一步開發。2005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的消費為310.34億千瓦時,天然氣消費為8.07億立方米,二者之和為488.73萬噸標準煤,僅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量的 7.7 %。這種能源消費形式不但降低了能源綜合利用率,同時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因此,為適應環保和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大力開發和利用優質、清潔能源已成為必然。
2、高耗能的產業結構特征仍較突出
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60%以上,仍占消費主體。從陜西省工業內部結構看,高耗能產業的比重仍較高,高耗能的結構特征十分明顯。陜西省歷史上形成了耗能密集型的工業結構。近年來雖逐步進行了調整和優化,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輕重工業比重不夠協調,工業經濟增長仍主要依靠重工業的增長來拉動。2005年,陜西省重工業實現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高達8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8個百分點。輕工業過輕,重工業過重,輕重工業比重明顯不合理;高能耗的企業較多,產出水平低是陜西省工業經濟的顯著特征。2005年,年耗標煤在5000噸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共有565家,能源消耗總量達6207.53萬噸標煤。重點耗能企業單位數僅占到規模以上全部工業的18.8 %,其實現的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74.5 %,而其消耗的能源所占比重則高達97.8 %,重點耗能工業企業的能耗狀況無疑對陜西省能源消耗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抓好高耗能行業中高耗能企業的節能工作,強化政府對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的監督管理,促進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加強節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能源和環境約束,確保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水資源浪費,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待改革
陜西省水資源的管理上,一直存在著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循環回用的問題。這種涉水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極為不利。
陜西省是一個缺水大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水平的56%,按照國際標準劃分屬于極度缺水區。但陜西省在管理上缺乏節水機制,水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陜西省萬元GDP用水量是東部發達省區的1.5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此外,江河污染嚴重,關中、陜北幾乎達到了有河皆污的程度。
四、對陜西省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幾點建議
與全國水平比較,陜西省創造GDP過程中的能源消費代價是比較大的。預計2005年陜西省每萬元GDP的能源消費量為1.73噸標準煤,同期全國為1.43噸標準煤,每萬元GDP的能源消費量比全國高0.3噸標煤,比全國高出20%。同世界平均水平比,陜西省差距更大,以2000年為例,陜西省每億美元GDP 能源消費量為13.04萬噸標準煤當量,而世界平均水平為4.48萬噸標準煤當量,高收入國家只有2.90萬噸標準煤當量。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 認真研究,做好能源供應與消費規劃
做好能源供應和消費規劃具有重要意義。按國家“十一五”規劃,能源消耗從2006年起,五年降低20%,年均節能率約為4.4%。從陜西省情況看,“十五”以來,在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同時,單位GDP能耗從2000年的1.51噸標煤/萬元,提高到2005年的1.73噸標煤/萬元(預計)。根據《陜西省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省單位GDP能耗2010年擬降低到1.3噸標煤/萬元,那么陜西省單位GDP能耗降低幅度將達25%,對于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陜西省來說,任務相當艱巨,節能降耗任重道遠。
2、 提高全民節能意識
目前我們的許多企業和居民在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觀念還比較淡薄,要改變這種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難度很大,隨著陜西省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需求的增加,陜西省能源的供應也將日趨緊張。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節能意識,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的方針,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把節能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來抓,發展低能耗高效益產業,促進陜西省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加強對耗能大戶的能源監控,建立考核指標體系 將降耗目標分解和量化到地區和重點能耗企業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工作。要根據各地區的產業結構、能耗現狀,制定不同的節能目標,并嚴格進行監測和考核。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占全省終端能源消費的60%以上,而 565多戶年綜合耗能在5000萬噸標煤以上的企業能源消費又占工業消耗的90 %以上,節能降耗,這565戶重點企業是關鍵。因此,應對重點耗能大戶建立工業用能監測體系和指標考核體系,并實施實時監控、監督管理,制定節能降耗指標,從而拉動全省能源消耗的不斷降低。
4. 調整產業結構,控制高耗能行業發展
2005年陜西省的三次產業業結構為11.4:15.9:38.3 ,在努力發展第三產業,提高三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的同時,要控制工業部門高耗能行業的發展。如對高耗能的石油加工煉焦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等企業的生產,要努力降低能耗。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結構為高能源、高成本、低附加值的重工業型工業結構,產品大多是初級化、低層次產品。而高新技術產業具有成長性、附加值高、低能耗的特點,因此,要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工業結構的升級,走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等省能型產業的過程中,繼續合理調整工業部門產業結構,加強重工業節能,加大重污染行業的結構調整與污染治理力度。
來源:陜西省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