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及《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我省循環經濟工作的通知》(云政發[2005] 63號)要求,加快推進全省新型工業化進程,充分發揮工業對建立節約型社會和全面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我省工業循環經濟,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自然資源稟賦對我省工業產業發展格局發揮著先導性作用,以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為主的輕重工業構成我省主要產業特征。工業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特別是工業發展的長期需求與不可再生資源的有效供給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資源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現有產業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及政策性約束日益凸顯,已經難以適應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實現全省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必須堅持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工業必須先行。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調整結構和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加強產業間和企業間鏈接,努力降低工業廢物排放,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推進全省工業經濟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到2010年,初步形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工業循環經濟框架;基本建立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地方法規和政策支持體系;健全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社會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清潔生產、節約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運行機制。力爭1/3的工業企業、50%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主要產品能耗、物耗及水耗水平基本符合或滿足國家有關要求,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較大提高,產業與產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循環加工鏈接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三)主要指標。2010年主要指標:與“十五”末相比,確保完成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折標準煤由3.71噸降為3.26噸,下降12%,力爭下降12%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由195m3降到152 m3,下降2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40%提高到6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43%提高到50%以上。
三、重點領域
(一)煙草加工及配套業。2007年,煙草加工業煙葉消耗≤7.6kg/萬支煙,生產廢物回收利用率≥80%;配套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總水平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1~2個百分點。
2010年,煙草加工業煙葉消耗≤7.3kg/萬支煙;生產廢物回收利用率≥90%;配套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總水平在2007年基礎上再分別降低1~2個百分點。
煙草加工業重點是優化煙葉品種,提高煙葉質量,擴大煙葉可用范圍,降低煙葉消耗,規范和統一卷煙包裝質量技術標準,降低包裝成本。煙草加工配套業要優化結構,轉移、輸出過剩配套能力,提高配套質量。同時,大力培育以煙葉及煙葉加工剩余物為原料的非煙加工產業。
(二)能源業。2007年,燃煤電廠供電標準煤耗率≤365g·ce/kw·h; 粉煤灰利用率≥40%;煤炭回采率≥30%。2010年,燃煤電廠供電標準煤耗率≤360g·ce/kw·h;粉煤灰利用率≥80%;煤炭回采率≥40%,煤矸石利用率≥50%。
嚴格限制常規小火電的發展,不斷提高大機組和高性能機組比重;推進熱電聯產和綜合利用發電;燃煤電廠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基本控制。
(三)制藥業。2007年,綜合能耗≤0.6t·ce/(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50m3/(萬元工業增加值)。
2010年,綜合能耗≤0.5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45 m3/(萬元工業增加值)。
繼續推行GAP、GMP、GSP、GLP、GCP等系列標準;提升制藥工藝及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天然藥物資源利用效率。2010年,基本淘汰落后的制藥工藝及產品。
(四)有色金屬業。2007年,有色金屬采選業綜合能耗≤4.8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綜合能耗≤14.5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
2010年,有色金屬采選業綜合能耗≤4.5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綜合能耗≤14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
加快推進錫、銅、鉛、鋅等重要礦產資源整合,重點發展集采選、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為一體的大型聯合企業,通過發展深加工能力和技術,延長產業鏈,推進原材料增值循環;提高共伴生礦的綜合利用率,實現轉化循環。
(五)鋼鐵業。2007年,可比能耗≤750kgce /t·鋼;煉鋼金屬料消耗1100kg/t·鋼。
2010年,可比能耗≤700 kgce/ t·鋼;煉鋼金屬料消耗1080kg/ t·鋼。
支持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發展,加強鐵礦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加快鋼鐵工業產品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特種鋼材;合理布局、有序發展鐵合金;依法限制并加快淘汰原料和能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的小煉鐵、小軋鋼和小鐵合金企業。到2010年,強令清潔生產不達標企業退出鋼鐵生產領域。
(六)建材業。2007年,水泥行業綜合電耗≤115kWh/t·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達到50%。
2010年,水泥行業綜合電耗≤110kWh/t·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比重提高到70%以上。
加大對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查和合理開發利用,繼續鼓勵發展日產4000噸以上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利用工業廢渣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以替代粘土實心磚,加速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及生產能力。
(七)化工業。2007年,綜合能耗≤5.98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26 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85%。
2010年,綜合能耗≤4.5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23 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90%。
重點支持氮、磷、煤化工生產裝置大型化發展。2010年,全面限制小化學礦山、小黃磷、小磷肥、小氮肥、小鹽礦及小焦炭生產,淘汰落后產品和生產工藝。
(八)機械制造業。2007年,綜合能耗≤0.75t·ce/(萬元工業增加值);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65%。
2010年,綜合能耗≤0.68 t·ce/(萬元工業增加值);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70%。
以節材降耗為重點,積極發揮機械行業對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促進作用,重點發展節能型機電產品及有利于環保和資源重復利用的技術裝備。
(九)造紙業。2007年,綜合能耗0.57~1.30t·ce/t·產品(不同產品的能耗不同,下同。);耗水量40~160m3/t·產品;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45%。
2010年,綜合能耗0.50~1.0 t·ce/t·產品;耗水量20-90 m3/t·產品;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52%。
以木漿為主,加快推進林漿紙一體化,積極發展麻漿、竹漿和蔗渣漿等到非木纖維造紙;加大廢紙及其它農作植物纖維的回收再利用;制漿造紙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廢渣控制量滿足國家二級以上清潔生產標準。2010年,強制淘汰不符合清潔生產基準值的制漿造紙企業。
(十)農特產品加工業。以糖、茶、橡膠為重點,2007年,制糖業:綜合能耗≤3t·ce/(萬元工業產值);耗水量≤95m3/t·白砂糖。制茶業:綜合能耗≤0.365t·ce/t·茶;耗水量≤15 m3/ t·茶。橡膠業:綜合能耗≤0.16t·ce/t·標膠。
2010年,制糖業:綜合能耗≤2.53t·ce/(萬元工業產值);耗水量≤85 m3/t·白砂糖。制茶業:綜合能耗≤0.36 t·ce/t·精制茶;耗水量≤13 m3/ t·精制茶。橡膠業:綜合能耗≤0.15 t·ce/t·標膠。
加快糖、茶、橡膠三大優勢資源的規模化發展,加快產業重組,提高行業區域集中度,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大力培育糧油、畜禽、果蔬、淀粉、咖啡、麻纖維和林竹等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加快麻產業發展,以紡織纖維的利用為主,綜合發展漿紙產品,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促進麻產業可持續發展。拓寬農產品加工領域,提高規模、質量和資源利用率。支持重點州、市蔗糖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
四、主要任務
(一)編制規劃。按照《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決定》,結合全省“十一五”規劃的制定,編制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專項規劃,提出近期主要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各州、市要結合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編制區域性發展工業循環經濟規劃。30個重點工業園區、重點企業要在突出主導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強對多產業共生耦合、上下游企業物質鏈接的集群化發展戰略研究。
(二)清潔生產。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在繼續抓緊做好企業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現能源、資源的最大化、最優化利用和工業廢物產生的最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方案。認真執行清潔生產標準,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組織開展創建清潔生產合格活動,積極參與綠色產品認證、綠色標志管理,強化自我監管機制。
(三)節約降耗。一是以節電、節煤為重點,開展能源審計,實行能耗限額管理。二是實施企業用水定額管理,高耗水、高廢水排放企業加強中水回用和污水“零排放”,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三是加強工業用地審批,強化對企業用地管理。嚴禁在工業項目用地范圍內建造成套住宅、賓館、招待所和培訓中心等非生產性配套設施。對適合多層標準廠房生產的工業項目,應進入多層標準廠房。在工業開發區(園區)或工業項目用地范圍內不得建造“花園式工廠”。四是推進新型墻體材料推廣的進程,在全省城市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五是大力節約原材料,鼓勵發展精深加工及功能替代型和可循環利用產品,提高資源、生產材料使用效益;六是積極倡導產品適度包裝,加大廢塑料、電池、家用電器、辦公電腦等的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四)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和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強對廢渣、廢水、廢氣、余熱、余壓產生企業的綜合利用監督管理;鼓勵產業間、企業間積極開展利用工業排放廢物為原料的一切生產活動;支持不同行業企業通過資源鏈、加工鏈和產品鏈的延伸耦合,實現資源—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繼續抓好社會化的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建立完善社區回收、市場匯聚、再加工利用三位一體的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循環系統。
(五)實施行動計劃。圍繞上述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抓緊制定《2006年至2010年云南省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工程方案》和《云南省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節約能源行動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已出臺的《2005年至2007年云南省加快工業企業清潔生產行動計劃》、《2005年至2007年云南省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節約能源行動計劃》,重點建設5個工業循環經濟園區、10個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縣、50個試點企業、100個重大示范項目。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云南省發展工業循環經濟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和解決發展工業循環經濟中的重大問題;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工業園區組織開展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探索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和有效途經。有關部門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工業循環經濟放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推動發展。
(二)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構建省內重點礦產資源使用權交易平臺,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實現礦產資源的有償使用,保護和合理開發資源。礦產資源收益重點用于采礦區生態恢復治理,對資源區給予適當補償。堅持共伴生礦誰開采、誰綜合回收利用;工業污染物誰排放、誰治理。鼓勵以工業企業難以自我消化或再利用的工業廢物為原料的新興產業發展,制定工業廢物轉化利用優惠政策,努力降低工業廢物向承接企業加工資源轉化的使用成本,使企業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環境污染的外部效益內部化。
(三)引導投資方向。省經委每年從技改貼息資金和新型工業化等專項資金中調劑安排5000萬元用于組織實施清潔生產、節約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等工業循環經濟的重大項目計劃,以及建立循環經濟統計監測網絡。省財政今后還要繼續加大對工業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水、相關基礎設施方面予以優先保證,并落實有關優惠政策。企業必須積極采用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廢物排放量小的技術和工藝路線;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建項目,部門不備案、銀行不貸款、土地不審批、環保不放行、生產不許可。
(四)強化技術支持。企業要加大對以實現工業循環經濟為目的的技術裝備、生產工藝改造及先進技術開發應用的投入,加速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要以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急需的實用技術研究開發為重點,加強對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及回收處理、綠色再制造等實用技術開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模式,通過嫁接改造實現循環發展。
(五)加強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抓緊制定《云南省清潔生產條例》,修改完善《云南省節能條例》,依法開展監督工作。有關部門應研究制定全省工業行業的技術標準;制定主要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水耗、物耗定額指標;建立工業循環經濟及節約型企業的統計監測網絡和考核評價體系。依法加強對節能、節水、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監督管理;加快制定我省廢舊物資、家電回收處理實施細則及清潔生產表彰獎勵辦法,建立節能監察中心,加速形成相對配套的推動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監管體系。
(六)營造發展環境。加強教育和業務培訓工作,推進工業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建立,開展管理咨詢、技術推廣;加快建立既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又具備相關業務知識,能夠監測和督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節約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專業機構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在企業中廣泛開展清潔生產合格單位和清潔生產先進單位創建活動,加強示范引導,及時總結、交流、推廣先進典型經驗,表彰在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工作中做出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輿論宣傳活動,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
(云南省經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