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減就不會只減一個地方,但這個問題要慎重研究。"面對記者關于溫州、嘉興等省人代會代表建議減少耕地保有量的問題,浙江省副省長金德水最終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我們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 這是金德水副省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民諺。這句民諺恰恰也能反映出這位領導者此時身上的擔子:如何讓日益匱乏的土地去托起快速發展的浙江?
跑道尚窄
2006年浙江的GDP增長幅度是13.6%,但今年要再達到高速增長,資源的瓶頸問題將更加嚴重。浙江省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接受中央媒體專訪時承認"資源環境承載有限是浙江的先天不足,粗放式增長是浙江成長中的煩惱。特別是一些地方對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還不夠重視,生產過程中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比較大,區域性和結構性缺水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
東部發達地區是浙江資源最緊張的地區,由于長年的開發,土地越來越少。紹興市委書記王家昌對本報記者說,"紹興全市有370萬畝耕地,其中85%是農保田,剩下只有47萬畝用于二三產業。"就是這一點點地,還是要14年才能用完指標。"我們紹興2003年一年的建設用地就是10萬畝。這樣的速度五年就用掉了。"
除了土地,能源也是制約浙江快車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為浙江的投資主管領導,省發改委主任劉奇對能源緊缺這一條線的瓶頸有實際的感受。"浙江省的天然氣用量越來越大。目前我們感覺到的是天然氣不夠了。現在天然氣主要是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這些系統供過來的,去年中石油供給浙江的天然氣和石油是1億多立方米,還有中海油給我們一部分。但是我們仍然感覺現在的缺口比較大,我們還要向我們的石油老大哥積極爭取,增加供應量。"
讓他松一口氣的是,電力瓶頸正在得到突破。劉奇說,"針對前幾年浙江能源相對比較短缺,特別是電力短缺的情況,這幾年省委省政府加大了這方面的投資力度。特別是在近3年,進行了比較大規模的建設。在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說到,全省提前一年完成當時提出的到2007年電能翻一番的目標,即達到3700萬千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說浙江的能源建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為跟上浙江兩位數的步伐,原材料的建設也在加碼,去年寧波建成中石化100萬噸乙烯項目,浙江的海岸線長、資源豐富,臺塑也有規劃投資進一步發展。"但這些項目我們還要按照程序來審批。"劉奇說,"我們希望能夠充分發揚我們臨港的優勢,能夠更多地發展一些石化產業,但是這個畢竟還有全國布局的問題,我們還是將積極爭取,希望能夠努力實現我們預期的一些目標。"
然而,能源的緊缺需要通過大項目來彌補,而大的項目同樣需要占地,這種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情況,還是把問題單集中到了土地這一個詞上,畢竟這里的地貌只有23%是平原。
思路漸寬
浙江不缺乏智慧的頭腦,在小組公開討論時,浙江省人大代表尖銳地提出本省的節能、環保目標并未實現。浙江省領導也清楚,上游是資源不足,下游是市場價格競爭激烈,而降低成本又不能犧牲耗地保護和環保目標。怎么辦?山不轉水轉,青山不礙白云飛,浙江解決資源問題的思路在不動用習近平所講的"紅線"時,仍在開拓。一切為了讓浙江快車繼續跑下去,實現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又快又好"。
第一招是用未激活的資源來調劑不足。浙江省內的發展并不平衡,西部的衢州和東部的臺州、寧波顯然不在一個檔次上,這個問題沿海省份都有,但看似困難,換個角度卻是機遇。
"我們正在實現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方法就是變資源優勢(2236.385,3.39,0.15%)為發展優勢。"金德水說,"生產要素在發達地區城市已經非常緊張了,但不發達地區的土地資源還比較豐富。我們采取了幾個步驟,比如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結對幫扶,然后省內要加大財政轉移力度,實施三海協作戰略,全省去幫扶。但有一點,轉移過去的產業必須是環保型的。這樣一來,原來的劣勢現在就變成優勢了。經過三年的努力,麗水、衢州這些欠發達地區,GDP增長速度已經高于全省乃至發達地區的平均速度。"
第二招是用不沾土的頭腦創新來促進發展。江南千門千戶千人秀,科技人才是浙江最大的優勢之一,高附加值產業是節約土地的首選。
金德水稱,進入新世紀我們浙江要發展,就不能再沿用粗放型的增長,必須走節約化的路線。所以我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大省,也就是說,我們浙江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其中品牌要作為我們一個發展的重點。
與中央自主創新的精神相契合,浙江省提出了要把制造大省轉變為創造大省的目標。"經過努力,我們浙江的品牌大省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金德水對記者說,"首先是中國馳名商標總量我們是全國第一;其次名牌產品總量和商標注冊量全國第二,免檢產品也是全國第二。"
金德水扳著手指說道,"品牌包含了產品的質量、工藝、技術、裝備、管理、人才、經銷網絡、文化,它是綜合反映,也是競爭力的綜合反映。所以浙江現在是在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加快品牌戰略的實施。這些年盡管由于資源要素價格上漲,環境成本的增加,又加上市場競爭激烈,浙江的售價都受到了影響,兩頭擠壓,但是我們去年的收益還是高于生產的增長,這就說明我們的品牌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
第三招就是紹興的所謂零土地、零開發。
要讓企業少用地,甚至不用地,減少對資源的依賴。"怎么來優化土地?"王永昌反問記者"我們講的就是零土地招商、以及畝產論英雄。比方說我們現在的一些企業原來占有土地比較多,那么他們新的項目就可以不用,或者少用新增的土地,在原來已經拿去的土地上投資新的項目。"
"畝產論英雄"也是浙江土地緊缺逼出來的妙招,紹興縣每一畝田產出了多少,交了多少稅,都會給予必要的獎金和獎勵。這樣一來,土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的效應普遍得到提高。"比如2006年在開發區土地投資強度達到了每畝250萬,產出達到了每畝280萬,這個數字和2003年比,提高了1倍多。"政府高興了,農民也得到實惠,王永昌如數家珍地說,"通過節約用地,不但企業是贏家,政府是贏家,農民也是贏家。這幾年農民的征地標準普遍提高了20%到30%。紹興有40萬左右被征地的農民,都建立了養老保險,分別每個月可以領100元到300元的標準。每一年培訓農民近10萬人左右。"
金德水在新聞發布會上動情地說:"我們浙江是一個地域小省,經濟大省,相對來講的大省。浙江GDP總量從1979年全國的第12位,已經躍居全國第4位。人均GDP居各省區之首,全國第三。這么小的地方,有效的面積不大,卻有那么大的產出。"這是二分田浙江創造的奇跡,但是兩位數增長的奇跡在延續的過程中,實際的困難會始終伴隨。也許正如金副省長所說的"土地減少是一個趨勢。"怎樣延緩這種趨勢,把有限的空間轉化為無限的可能,將繼續考驗浙江節奏。 (張招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