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_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_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_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搜索: 歡迎進入中國磚瓦工業協會.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實施意見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  [2007/3/7]  
摘要: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精神,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確保實現單位GDP(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標,現就進一步加強全省節能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強節能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強化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有效的激勵政策,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節能的自覺性,加快構建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和清潔利用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堅持節能與發展相互促進,節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必須節能;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能優先,效率為本;堅持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實施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努力營造有利于節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堅持源頭控制與存量挖潛、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

(三)主要目標。到“十一五”期末,全省萬元GDP(按2005年價格計算)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由2005年的1.46噸標準煤下降到1.17噸標準煤,年均節能率為4.4%。重點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總體達到或接近本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全省節能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節能法規和標準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咨詢評估和信息技術支撐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形成市場主體自覺節能的機制和全社會節能的良好氛圍。

二、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的節能工作

(四)強化工業節能。要著力抓好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和全省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工作,突出抓好28家納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企業的節能工作,明確節能目標,加強管理,完善監督,確保省政府與國家簽訂的節能目標按期實現。

(五)推進建筑節能。要加強行業管理,對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須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在哈爾濱、大慶等地區率先實施節能65%的標準。要大力開發和推廣使用符合東北氣候特點的新型墻體材料,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積極開展綠色建筑、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和開發。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六)加強交通運輸節能。要積極推進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開發和推廣使用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綠色環保型公交車。要加快哈爾濱城市地鐵建設前期工作,推進全省大中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運輸中的比重;加快哈大客運專用線等12條鐵路線的建設;建立大噸位節能型船舶為主的運輸船隊,提高我省內河運力;公安、商務、鐵路、航運部門要加大淘汰老舊汽車、機車和船舶力度,加強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監管。

(七)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居民住宅中推廣使用高效節能辦公設備、家用電器、照明產品等,嚴格執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攝氏度,冬季空調溫度設置不高于20攝氏度。

(八)抓好農村節能。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加快以農村戶用沼氣為中心的農村新能源建設。要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和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推廣省柴節煤灶,因地制宜發展小水電、風能、太陽能以及農作物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農業機械和漁船裝備。

(九)推動政府機構節能。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和干部群眾要進一步增強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自身做起,厲行節約,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的良好風氣。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帶頭節電、節水、節約辦公用品,降低公務用車油耗。要重點抓好各級政府機構建筑物和采暖、空調、照明系統節能改造以及辦公設備節能。同時,積極推動政府節能采購,穩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三、加快推進節能技術進步,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

(十)加強節能科技攻關,推進節能高技術產業化。科技部門要把節能技術、節能新產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再創新,作為政府科技攻關投入的重點,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開發高效節能工藝、技術和產品,加大新型照明、節能型空調、余熱回收利用、建筑保溫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力度。鼓勵和支持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鼓勵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做大做強。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快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省科技廳牽頭,省發改委、經委、財政廳等部門配合)

(十一)加快節能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強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能力建設,促進各地各類節能技術服務機構轉換機制、創新模式、拓寬領域、增強服務能力和提高服務水平。做好信息交流和技術服務,大力開展以地市縣和重點用能企業為重點的節能培訓、技術咨詢和推廣,為節能降耗提供支持。組織開展能源審計,對企業的能源消耗過程進行檢驗、檢查、評價、分析,幫助企業查找原因、挖掘潛力,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技術改造方案。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進企業節能技術改造。(省經委負責)

(十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節能技術和管理經驗,與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及有關國家和地區廣泛開展節能領域的合作。

(十三)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2005〕40號)精神,大力發展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產業,把推動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推動節能降耗的根本措施,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工業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依靠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和優化升級帶動轉變。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升級,降低高能耗產業的比重;要把能耗標準作為項目核準和備案的強制性門檻,遏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省發改委、經委負責)

(十四)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重點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電力、煤炭、造紙、紡織等行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裝備和產品。各地要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制定明確的關、停、轉計劃和措施,有步驟、分批次實施。要通過生產許可等措施,強制淘汰單耗高的企業和落后設備工藝。積極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省經委牽頭,省環保局、質監局和省發改委等部門配合)

(十五)鼓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勵各類企業積極開發利用我省的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進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華富穆棱風電場和龍源伊春石帽頂子山風電場等六個風電項目及國能望奎生物質熱電廠項目的建設,積極推進國電湯原生物質熱電廠項目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前期工作,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我省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省發改委牽頭,省經委、水利廳和省農委等部門配合)

(十六)組織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加快哈爾濱、齊齊哈爾、雙鴨山、綏化等地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建設進度,做好鶴崗、雞西利用煤層氣代替民用燃氣以及發電示范項目的推廣工作。積極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關于印發“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發改環資[2006]1457號)精神,抓緊組織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省發改委具體組織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余熱余壓利用工程、區域熱電聯產工程,省經委具體組織實施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電機系統節能工程、能量系統優化(系統節能)工程、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省建設廳具體組織實施建筑節能工程、綠色照明工程,省直機關局具體組織實施省直機關節能工程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要求制定各項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方案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加強對項目的全程管理,協調和解決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確保按計劃完成。其中需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支持的各項工程的重點項目由省發改委匯總上報。(省發改委、經委、建設廳、省直機關局和各級政府負責)

四、加大節能監督管理力度

(十七)健全節能法規體系。抓緊制定和修改有關節能的法規、規章,盡快完成《黑龍江省反竊電條例》、《黑龍江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規定》和《黑龍江省新型墻體材料開發利用管理規定》等與節能有關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審查和修改工作,加快制定《黑龍江省節約能源條例》,為我省節能管理工作進一步提供法制保障。(省法制辦牽頭,省發改委、經委等部門配合)

(十八)加強規劃指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我省“十一五”規劃,把實現能耗降低的約束性目標作為本地區、本部門“十一五”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認真制定實施本地區“十一五”節能總體規劃和本行業“十一五”節能專項規劃。各地區節能總體規劃和各行業節能專項規劃要在明年3月中旬前完成,全省節能總體規劃要在明年5月底前完成。(省發改委、經委、建設廳、交通廳、農委等部門和各級政府負責)

(十九)建立節能考核評價體系。省統計局要會同省發改委、經委等有關部門盡快把全省單位GDP能耗降低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地市,各地市要將目標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并建立能耗公報制度,分年度對單位GDP能耗進行公報,每半年對單位GDP電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進行公報,強化社會用能監督;省發改委要會同組織人事等部門抓緊制定有關節能工作考核辦法,將能耗指標納入各地區、各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作為各級政府、行業主要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任期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考核內容,作為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實行節能工作問責制。(省統計局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發改委、經委和國資委等部門配合)

(二十)強化重點企業的節能管理。省經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和監督重點耗能企業建立嚴格的節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強化節能基礎工作,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監督檢查,將節能降耗的目標和責任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個人,進一步調動廣大職工節能降耗的積極性;要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情況的跟蹤、指導和監督,定期公布重點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其中,對實施“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28家高耗能企業,要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和考核。(省經委牽頭,省統計局、國資委和省質監局等部門配合)

(二十一)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審制度。凡是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在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含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必須經有資質的工程咨詢機構評估,由縣級以上發展改革部門對合理用能專題論證進行審查。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對擅自批準項目建設的,要依法依規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項目建成后,達不到國家、省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定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省發改委負責,省經委等部門配合)

(二十二)加強電力需求側和電力調度管理。要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綜合優勢,優化城市、企業用電方案,推廣應用高效節能技術,推進能效電廠建設,提高電能使用效率。要研究改進全省各類發電機組平均分配利用小時數的舊調度模式,優先安排清潔能源和綜合利用機組發電,優化調度煤耗低、排放少、節水型機組發電,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機組發電,已到關停期限或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機組不得調度發電,實現電力節能、環保和經濟調度。(省發改委、經委和省電力公司負責)

(二十三)加大對節能的監督檢查和處罰力度。要對重點節能工程、重大節能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高耗能企業及公共設施的用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禁止淘汰設備異地再用、產品能效標準和標識、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行業設計規范執行等情況。達不到建筑節能標準的建筑物不準開工建設和銷售。嚴禁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產品。要嚴厲打擊報廢機動車交易等違法活動。節能主管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和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要公開曝光。(省監察廳、發改委、經委、質監局、建設廳、工商局、公安廳和各地政府負責)

五、強化節能基礎工作

(二十四)建立健全節能統計體系。各地政府要為統計部門依法行使節能統計調查、統計執法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統計部門要切實加強能源統計工作,充實必要的人員,完善統計制度,改進統計方法,建立能夠反映全省及各地區能耗水平、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的節能統計指標體系,及時準確反映能耗水平及節能目標的實現情況。要強化對單位GDP能耗指標的審核,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及時,嚴禁弄虛作假。實施“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28家企業實行聯網直報,加強能源和產品單耗統計,建立重點行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統計報表制度,定期公布行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引導企業節能降耗。(省統計局、各級政府負責)

(二十五)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標準體系。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督促企業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加快組織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行業能耗準入標準、節能產品地方標準或企業標準、節能設計規范,制定和完善主要工業耗能設備、機動車、建筑、家用電器、照明產品等能效標準以及公共建筑用能設備運行標準,研究制定我省主要耗能產品和大型公共建筑單位能耗限額,修訂完善公共建筑室內溫度相關標準,完善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對所配備的能源計量器具進行周期檢定和校準。落實產品質量國家免檢制度,鼓勵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做大做強。(省質監局、經委和各級政府負責)

(二十六)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充實節能管理力量的指導意見,組織力量研究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積極組織開展節能重大政策研究、節能培訓和信息咨詢服務,配合宣傳部門做好節能宣傳工作。進一步完善節能監督體系,強化節能工作的日常監察(監測),依法開展節能執法和監察(監測)。(省發改委、經委等有關部門負責)

(二十七)加大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各級宣傳、教育、新聞出版、文化、廣電、工會、共青團等部門和單位都要把節能宣傳納入工作的重點,加大對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要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能宣傳活動,采取不同方式,廣泛宣傳我國的能源形勢和節能的重要意義,弘揚節能先進典型,曝光浪費行為,引導合理消費,營造“人人講節約、事事講節約、時時講節約”的良好氛圍。要把節能納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重視和加強對廣大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的節能教育,幫助掌握節能知識和技能,廣泛開展節能合理化建議活動。要切實搞好節能系列科普宣傳,認真組織開展一年一度的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加強經常性的節能宣傳和培訓,使節能成為公民的良好習慣和自覺行動。(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經委負責)

六、建立健全節能保障機制

(二十八)理順能源價格機制。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貫徹落實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積極推進能源定價機制改革,逐步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狀況和稀缺程度、促進節能的價格形成、聯動、傳導機制。物價部門要在能源消耗標準體系的基礎之上,研究制定能耗超限額加價的政策,對各行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或產品單耗超過限額標準的能耗,可實施累進加價,對列入計劃應予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產業的全部用能,可實施加價。(省物價局牽頭,省發改委、經委、電力公司、建設廳、財政廳和省質監局等部門配合)

(二十九)加快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加快城鎮供熱商品化、貨幣化,實行采暖補貼由“暗補”變“明補”,加強供熱計量,盡快建立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省財政廳牽頭,省發改委、物價局、建設廳和省質監局等部門配合)

(三十)加大財政資金對節能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節能的投入力度,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保持一定的增長比例,形成支持節能的穩定資金渠道。省政府將設立節能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重點節能示范項目建設、節能技術與產品推廣、節能宣傳與培訓、節能信息咨詢服務和表彰獎勵等。財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工業經濟運行和行業管理等部門盡快研究制定節能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省財政廳、省發改委、各級政府負責)

(三十一)建立多渠道節能投融資體制。要積極拓寬節能融資渠道,努力拓展節能項目信貸市場,推動和引導金融機構及社會資金加大對節能項目的投入,鼓勵企業通過市場直接融資和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加大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力度。(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省發改委和省經委負責)

(三十二)實施節能稅收優惠政策。要在認真貫徹執行現有節能稅收優惠政策基礎上,待國家對生產和使用列入《節能產品目錄》的產品制定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后,盡快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意見。(省國稅局、地稅局負責)

(三十三)建立節能獎勵機制。各級政府節能主管部門每年對在節能工作或節能科技研究和推廣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企業也應建立節能獎勵制度,對內部節能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獎勵資金按企業每年節約能源價值的5%至15%提取,在生產成本中列支。(省發改委、經委、國資委、勞動保障廳和各級政府負責)

(三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各地、各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各行署、市、縣政府要把節能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并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和分工,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省發改委負責全省節能工作的綜合協調以及重大節能項目的組織上報和具體實施工作;省經委負責工業企業的節能及工業有關重大節能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省建設廳負責建筑業、社區及城市公交與公用設施的節能工作;省交通廳負責道路、水路運輸節能工作;哈爾濱鐵路局負責鐵路節能工作;省農委負責農業和農村節能工作;省農墾總局負責農墾系統的節能工作;省直機關局負責省直機關的節能工作;省商務廳、省旅游局負責賓館商廈餐飲等服務業的節能工作;省教育廳和省衛生廳分別負責教育和衛生系統的節能工作;省科技、財政、統計、環保、質量技術監督、工商、宣傳等部門都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節能的相關工作。省建設節約型社會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全省節能工作的指導和協調,監督檢查匯總全省節能工作的執行情況,定期向省政府報告。

來源: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磚瓦工業協會szmsgy.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中國磚瓦工業協會szmsgy.com"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磚瓦工業協會szmsgy.com"。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我來說兩句
用戶: 匿名發出
密碼: 注冊新用戶
留言: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您在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發表的作品,中國磚瓦工業協會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會員說明 || 廣告服務 || 網絡服務 || 友情連接 || 聯系方式

服務電話:0571-85871590 服務QQ:歡迎使用在線服務! 1064356210 意見或建議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網站: 中國建材網 中國水泥網 cement 中國水泥網人才頻道 中國水泥論壇 中國石材網 中國陶瓷網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中國絕熱隔音材料網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ICP證:浙B2-20040232 京ICP備2020036720號-1 法律顧問:哲鼎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