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向全國人大作報告時表示,要制定發布《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實施方案》,并在下半年開始的省級領導班子換屆考察中,實行節能減排問責制,將考核結果作為對地方各級政府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近日,本報獨家獲悉《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實施方案》的大致內容。
據了解,上述《方案》設立了四類考核指標,分別為能源綜合類、能源管理類、組織體系類和能源技術經濟類四項指標。
其中能源綜合類指標包括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GDP電耗三項。各地綜合能耗情況,將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公報數據為準。
能源管理類指標主要涉及各行政管理部門,對各部門之間的政策配套,行政措施進行考核。在該指標的要求下,財政、國土、商務、稅務、信貸等各部門之間需要在相關政策的出臺上,相互支撐并嚴格要求。
參與設計該《方案》核心人士說,“20%節能指標的實現不是一兩個部門所能解決的,它需要各部門各級政府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地方節能減排工作在哪個環節出現漏洞,將直接追究相關部門的領導干部責任。”
組織體系類指標是指對地方節能減排組織體系進行考核。該指標要求,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必須要健全的組織體系,原則上要求從省政府到各部門,都需要有相應的節能減排機構和人員,并能夠相互監督。
上述人士說,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需要有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完整的組織體系。“對于地方政府部門來說,負責節能的可能只有很少的幾個人,這是根本不夠的。很多節能機構僅有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還不夠。以能源消費統計為例,國家統計局還有一批專門的人員,但到省一級可能就是一兩個人,到地市級人就更少了,統計做不好,沒有相應的數據,其他的都不好操作。”
能源技術經濟類指標主要針對企業,該類指標詳細規定了主要耗能產品的工藝能耗、工序能耗和流程能耗等。同時,該類指標還對企業具體考核,主要集中在資金在節能減排中的投放量、所占比例、使用效果等方面。
據參與設計該《方案》核心人士透露說,在原稿中,考核的對象分為中央各部委、地方省政府和各地市政府共三個級別。
但是,在經過國家發改委修改后的最終定稿中,對中央各部委的考核被拿掉,重點突出了對省級政府和企業的考核。該核心人士兩年前受國家發改委的委托,負責研究起草《節能目標責任評價和考核體系方案》。
在8月25日舉行的2007年中國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何炳光向本報證實,《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實施方案》是在上述核心人士的原稿基礎上,進一步改編完成的。何炳光說,方案在報送國務院批準后很快將正式實施,要在全國建立起目標明確、責任落實、獎懲分明、一級抓一級、一級考核一級的節能目標責任制。
該核心人士說,“中央各部委之間的平級關系,讓考核變得不好協調,通過任何一個部委來考核與評價其余的部委都不好操作。”
原稿中曾設想,應考慮在各部委之上建立一個更高級別的協調部門,按目前的狀況,這個部門比較好的選擇是國務院能源領導小組,具體通過國務院委派的方式來實現。但這一設想并沒有在最終的《方案》稿中得到體現。
《方案》的另一個重要考核對象是全國簽訂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的1008家企業。
該核心人士說:對企業的考核將主要由各級政府按照下轄范圍監督管理。何炳光說,9月要召開千家企業節能降耗工作會議,啟動與國內外同行業能耗先進水平的活動,公布千家企業能源審計結果和能源利用狀況,加大指導和監督。
核心人士說,“如果快的話,在9月的千家企業會議上,《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實施方案》可能將率先對千家企業開始實施。”去年,正是千家企業首先簽署了目標責任書,各省市大員隨后會聚京西賓館,簽訂節能減排軍令狀。
據了解,對企業的考核,除了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GDP電耗等指標外,還包括產品的工藝能耗、工序能耗和流程能耗等。該核心人士說:“對于冶金、電力、有色等重點行業的指標參考數據經過近兩年的修訂核實,目前基本上都已經出臺或即將公布。”
8月29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在此次會議上,李榮融表示國資委將把節能減排作為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 “一票否決”制。“從今年開始,將加大中央企業節能減排考核工作力度,健全考核指標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各企業要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進展情況的考核和引導。”李榮融說。
國資委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幾乎就是一場即將開始實行問責制的動員大會。李榮融說,在納入國家重點監控的千家企業中,中央企業有230家,“十一五”期間承諾節能2000多萬噸標煤,占千家企業節能總量的近四分之一。“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十一五”全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保持連續四個季度下降;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63萬噸,同比下降0.88%,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多年連續上升的勢頭出現扭轉;COD即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691萬噸,同比增長0.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4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