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04日《浙商》
如果不能有效降溫,則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經濟增長過熱,將會在2008年出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兩次嚴重的經濟過熱及嚴重的通貨膨脹。目前中國正在經歷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輪“經濟過熱”及通貨膨脹。那么,2007年是否會成為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又一個“拐點”?
1987—1988年,中國經受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經濟過熱,這兩年的GDP增長速度分別高達11.6%和11.3%,并直接導致1988—1989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上漲了18.8%和18.0%,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1992—1996年,中國再次遭遇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經濟過熱,6年間GDP增速各年均超過10%。通貨膨脹再次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記錄。
2002—2007年,中國GDP連續6年高速增長,各年增速分別高達9.5%、10.6%、10.4%、11.0%、10.7%、11%(預計今年將超過11%的增速),其中,最近5年經濟增速均高于10%。與此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卻一直維持在低位運行。估計今年的GDP增速極有可能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
今年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月上漲了6.5%,這是近十年來罕見的;同時,今年1—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了3.9%。因此,今年的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極有可能創造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
更為糟糕的是:近兩年來,房市與股市相互攀比、相互推進,房市泡沫與股市泡沫已膨脹至極,雙重資產泡沫帶來的強烈財富效應,也示范著、拉動著物價全面攀升,從而形成經濟過熱、資產泡沫、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格局。
目前,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正在經歷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經濟過熱!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次的經濟過熱與前兩次比較有著本質的差別:
——前兩次經濟過熱是在“經濟短缺”背景下發生的,而此次經濟過熱則是在“買方市場”格局下出現的。這一差異使得當今中國的“通貨膨脹”量度標準發生了改變:在短缺經濟下,通貨膨脹極易表現為“短頻快”的物價全面暴漲。而在市場供求相對均衡的今天,則是表現為“先結構性上漲、后加速全面上揚”的過程。由此可見,現在中國的通貨膨脹現象具有較強的掩蔽性和結構性。
——前兩次經濟過熱只有高通脹相隨,但并未伴生“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而此次經濟過熱的最大麻煩將是通貨膨脹與“雙重泡沫”相伴相隨。隨著中國改革不斷深入、市場不斷開放,在經濟高增長熱潮的驅動下,在“投資收益率”示范與攀比下,股市泡沫與房市泡沫雙雙而至,二者互為因果、相互膨脹,并與物價上漲“交相輝映”。股市泡沫與房市泡沫既是本輪經濟過熱的“富貴病”,更是本輪經濟過熱的“難治之癥”。
——前兩次經濟過熱的動力源主要是國內因素,而此次經濟過熱的動力源卻來自“外資”與“外貿”。正是雙順差(資本順差和貿易順差)攜進巨量外匯資金進入中國,直接導致中國經濟流動性過剩,從而使“外資”和“外貿”成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巨大動力源。這也正是當今中國經濟過熱的最大麻煩之所在。
這種原本建立在“外資”和“外貿”拉動下的經濟高增長,再加上“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增長模式,這一切都意味著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還不高。粗放式數量擴張型經濟增長,其結果必然是過度競爭與重復投資并存;拼勞力、拼資源與產品附加值低并存;高能耗、高污染與資源浪費并存;經濟高增長與生態嚴重失衡并存。因此,如何防止第三次經濟增長過熱的全面爆發,這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嚴峻的宏觀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