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_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_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_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搜索: 歡迎進入中國磚瓦工業協會.
警惕第三次經濟過熱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  [2008/1/7]  
摘要:

20080104《浙商》

  如果不能有效降溫,則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經濟增長過熱,將會在2008年出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兩次嚴重的經濟過熱及嚴重的通貨膨脹。目前中國正在經歷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輪“經濟過熱”及通貨膨脹。那么,2007年是否會成為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又一個“拐點”?

 

  19871988年,中國經受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經濟過熱,這兩年的GDP增長速度分別高達11.6%11.3%,并直接導致19881989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上漲了18.8%18.0%,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19921996年,中國再次遭遇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經濟過熱,6年間GDP增速各年均超過10%。通貨膨脹再次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記錄。

 

  20022007年,中國GDP連續6年高速增長,各年增速分別高達9.5%10.6%、10.4%、11.0%10.7%、11%(預計今年將超過11%的增速),其中,最近5年經濟增速均高于10%。與此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卻一直維持在低位運行。估計今年的GDP增速極有可能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

 

  今年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月上漲了6.5%,這是近十年來罕見的;同時,今年1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了3.9%。因此,今年的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極有可能創造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

 

  更為糟糕的是:近兩年來,房市與股市相互攀比、相互推進,房市泡沫與股市泡沫已膨脹至極,雙重資產泡沫帶來的強烈財富效應,也示范著、拉動著物價全面攀升,從而形成經濟過熱、資產泡沫、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格局。

 

  目前,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正在經歷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經濟過熱!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次的經濟過熱與前兩次比較有著本質的差別:

 

  ——前兩次經濟過熱是在“經濟短缺”背景下發生的,而此次經濟過熱則是在“買方市場”格局下出現的。這一差異使得當今中國的“通貨膨脹”量度標準發生了改變:在短缺經濟下,通貨膨脹極易表現為“短頻快”的物價全面暴漲。而在市場供求相對均衡的今天,則是表現為“先結構性上漲、后加速全面上揚”的過程。由此可見,現在中國的通貨膨脹現象具有較強的掩蔽性和結構性。

 

  ——前兩次經濟過熱只有高通脹相隨,但并未伴生“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而此次經濟過熱的最大麻煩將是通貨膨脹與“雙重泡沫”相伴相隨。隨著中國改革不斷深入、市場不斷開放,在經濟高增長熱潮的驅動下,在“投資收益率”示范與攀比下,股市泡沫與房市泡沫雙雙而至,二者互為因果、相互膨脹,并與物價上漲“交相輝映”。股市泡沫與房市泡沫既是本輪經濟過熱的“富貴病”,更是本輪經濟過熱的“難治之癥”。

 

  ——前兩次經濟過熱的動力源主要是國內因素,而此次經濟過熱的動力源卻來自“外資”與“外貿”。正是雙順差(資本順差和貿易順差)攜進巨量外匯資金進入中國,直接導致中國經濟流動性過剩,從而使“外資”和“外貿”成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巨大動力源。這也正是當今中國經濟過熱的最大麻煩之所在。

 

  這種原本建立在“外資”和“外貿”拉動下的經濟高增長,再加上“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增長模式,這一切都意味著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還不高。粗放式數量擴張型經濟增長,其結果必然是過度競爭與重復投資并存;拼勞力、拼資源與產品附加值低并存;高能耗、高污染與資源浪費并存;經濟高增長與生態嚴重失衡并存。因此,如何防止第三次經濟增長過熱的全面爆發,這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嚴峻的宏觀形勢。

來源: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磚瓦工業協會szmsgy.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中國磚瓦工業協會szmsgy.com"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磚瓦工業協會szmsgy.com"。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我來說兩句
用戶: 匿名發出
密碼: 注冊新用戶
留言: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您在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發表的作品,中國磚瓦工業協會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會員說明 || 廣告服務 || 網絡服務 || 友情連接 || 聯系方式

服務電話:0571-85871590 服務QQ:歡迎使用在線服務! 1064356210 意見或建議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網站: 中國建材網 中國水泥網 cement 中國水泥網人才頻道 中國水泥論壇 中國石材網 中國陶瓷網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中國絕熱隔音材料網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ICP證:浙B2-20040232 京ICP備2020036720號-1 法律顧問:哲鼎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