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增長”到“發展”的一詞之變 比“轉變增長方式”內容更廣泛 更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我國政府已提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代替了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雖然只改了一個詞, 但卻意義重大。就此,我們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軍擴。
內涵深刻的一詞之變
問:從過去的“轉變增長方式”到現在的“轉變發展方式”,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一變化?
張軍擴:“轉變發展方式”最早是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提出的。在此之前,包括經 濟理論界和政府文件中講得比較多的是“經濟增長方式”。所謂經濟增長方式,是指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什么 因素來推動。理論上經濟增長方式主要分為粗放增長方式和集約增長方式。而所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是 要求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增長轉向集約型增長。與轉變增長方式相比,轉變發展方式內容更加廣泛,更能反映 現階段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問:“轉變增長方式”與“轉變發展方式”,兩者有何區別與聯系?
張軍擴:第一,經濟發展方式不僅關注經濟增長中要素投入和產出效率之間的關系,還關注要素投入本 身的結構問題;第二,經濟發展方式不僅關注經濟增長中的要素稟賦結構問題,還關注拉動經濟增長的需求 結構問題;第三,經濟發展方式不僅關注經濟增長中要素投入和市場需求的結構問題,還關注產出的結構問 題;第四,經濟發展還關注社會總產出在社會成員間的共享問題。比如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合理、社會保障體 系是否健全等等。
機遇與挑戰并存
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個深刻而又重大的歷史命題。那么,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面臨著怎 樣的機遇和挑戰?
張軍擴:轉變發展方式,既是實現以人為本發展目標的需要,又是保持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就 機遇而言,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過程有一個加速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大體是人均GDP1000美元 到3000美元之間。我國目前正是處于這個階段。現階段重化工業產品的快速增長是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和市場 需求拉動的結果,是帶有階段特征的事情。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國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群體差距的 存在,中國的這個過程與小國經濟相比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就挑戰而言,一是保護生態和環境的挑戰。二是保持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的挑戰。三是保持良好的對外 經濟貿易關系的挑戰。
加快重要資源價格改革
問:理解了“轉變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之后,接下來就是怎樣推進和如何轉變發展方式的問題 了。您對此有何見解?
張軍擴:首先,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影響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比如,如果大家都能夠自覺抵制使用 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其生產者就會因失去市場而退出。
其次,要理順價格關系,特別是資源價格體系。理順價格,關鍵是加快重要資源價格改革。應盡量減少 政府直接定價或政府對價格的干預,能夠放開的資源價格,要逐步放開,讓市場供求在價格形成過程中發揮 更大的作用。需要繼續保持政府定價或者價格管制的,可以在遵守嚴格的價格聽證制度的前提下,逐步提高 價格。同時,深化金融、土地等體制改革,增加粗放利用資金和土地的成本。
政府要發揮主導性作用
問:在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應如何定位?
張軍擴:政府要弱化經濟型規制,強化社會型規制。所謂弱化經濟型規制,是指應當盡量減少政府對重 要社會經濟資源的控制和直接配置,盡量減少政府對各類經濟參數的直接干預,讓民間資本和市場機制在社 會經濟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所謂強化社會型規制,除努力做好宏觀經濟調控,維持宏 觀經濟穩定;調整收入分配,維持社會公平;此外,還應重點加強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強化對產權 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鼓勵技術創新;二是打破市場壟斷和市場封鎖,維護市場秩序;三是進一步完善各 類質量、安全、環保等法規和標準,強化執法體系和執法能力。
同時,政府要與市場相配合,促進關鍵技術創新。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必須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 能源儲存、能源和資源節約、減少排污、污染處理、生態治理和恢復等方面的技術。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應 當加大對這些技術領域的支持力度,必要時可在國家層面上組織這些技術領域的研究攻關活動。同時嚴格保 護其知識產權對私人和企業在相關技術領域的技術發明。對于企業從事這些領域的研發活動,政府也可以采 取一些鼓勵性政策,這既可以刺激他們研發相關技術的積極性,又可降低這方面技術擴散的成本,提高技術 普及的速度。
總之,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一個涉及經濟、技術、社會、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它既需 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也需要企業、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需要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 預期的效果。 (古玥婷 杜學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