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句話點評水泥行業,最關鍵的就是四個字——聯合重組。”近日,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宋志平給人感覺很友善、謙和。今年52歲的他,自1979年大學畢業,即投身建材行業,從車間主任做起,直到目前的央企“CEO”。3月他獲得了第四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該獎項由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推出,意在成為中國企業管理的最高獎,每年獲獎者只有2-3人。
聯合重組和資本運作是中國建材發動的“兩個輪子”。作為世界最大的建材生產和消費國,本土大型企業和外資巨頭,在中國開始了兼并的賽跑。在拉法基、豪瑞等企業參股或控股國內區域水泥龍頭的同時,中國建材、中國中材等央企也紛紛上市,加入競爭行列。
中國建材集團公司,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建材行業管理公司,2003年成為直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
自2006年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以來,不足兩年,中國建材集團接連并購l 20余家水泥企業、產能激增3倍,還與61家目標企業達成了聯合重組的意向,已經和準備投入的重組資金,接近200億。這種類似華源整合制藥行業的“蛇吞象”現象令一些投資人士擔心,現金流能夠“川流不息”么?
宋表示,還將在北方建立起1-2個中型的專業水泥公司。他還提出了2008年的發展目標,年底前,旗下南方水泥的產能將達到1.5億噸以上,加上中國聯合水泥,“中國建材名下的水泥總產能將突破1.8億噸,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水泥生產商。”
重組兼并五大原則
《21世紀》:您覺得現在困擾建材行業特別是水泥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宋志平:目前我國建材工業的現狀是大而不強。所謂大是規模比較大,去年我國全部水泥產量14.6億噸,占全世界水泥產量50%多一點;平板玻璃產量大概是5.3億重量項,差不多也占到全世界產量的50%。所以說我國是個建筑材料的生產大國,也是一個使用大國。
但我們的問題是企業不夠強。看看全球第一大建材公司法國圣戈班集團(Saint-Gobain),它在2006年的銷售收入是4060億元人民幣,我們與他們相比,少了幾個數量級。
具體來說,首先,行業的集中度低,水泥14.6億噸產量分布在四五千個中小企業里面,相當分散。其次,結構上也不合理,落后的生產力占多數,像小水泥廠、小玻璃廠還占有一定的比重。地下小水泥廠是以消耗資源、浪費能源、污染環境、質量低下為代價的,不盡快淘汰,對整個行業的節能減排就會帶來一定的困難。正因為這樣,所以要采取聯合兼并重組的方式減少能耗和污染。
《21世紀》:作為央企,也是行業領軍者,能具體談一下你們聯合重組上的大動作么?
宋志平:我們對行業聯合重組之前,首先進行的是自身債務重組。針對集團歷史遺留的32億元銀行逾期負債,在信達、東方等資產管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有的通過政策性破產,有的采取債轉股方式,卸下了歷史包袱。
在過去幾年里,清理了115家下屬公司,把不符合主業的企業全部放棄;同時又通過聯合重組和資產劃轉,吸納了165家企業。
其次,我們重組兼并行為有明確的五個原則,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符合公司的戰略目標、戰略區域和主業,被重組企業要具有一定規模、效益和潛在價值,能與集團現有企業產生協同效應,風險要可控和可承受。
我們的水泥、玻璃、紙面石膏板、風電葉片、成套裝備等業務,都是這樣在很短時間里快速發展起來的。
資本運作助力并購整合
《21世紀》:今年,公司的銷售收入達到了335億元,同比增長67%,速度還是很快的,這樣的發展是如何取得的?
宋志平:公司總資產從不足100億元到2007年的503億元,銷售收入從5年前20億元到2007年的335億元。這些發展,得到了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支持。
去年8月,我們在香港增發了1.5億股,獲得了27億元資金。此外我們發行了10億元企業債券,在當前國家信貸緊縮的形勢下,交通銀行一次性給予我們15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工行、建行、民生銀行、深圳平安銀行等也給我們很大的資金支持,這使得我們的聯合重組能夠非常順利地快速推進。
《21世紀》:現在中國建材已經有了6個上市公司,哪個上市公司對母公司的貢獻會比較大?
宋志平:目前貢獻最大的是香港H股上市公司,就是中國建材,大概占我們的半壁江山。
《21世紀》:那如何借著上市公司的資本平臺把企業做得更好?在資本運作方面,未來你們有何規劃?
宋志平:我們近年來快速推動資本運作和聯合重組兩個輪子,相輔相成地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中國建材已經公告,在適當時機實施發行不超過3億股H股的配股計劃,這一計劃還有待股東大會和監管機構的審批。
在聯合重組方面,目前我們的精力仍集中在水泥業務。一是繼續推動淮海經濟區和東南經濟區的聯合重組,并加快管理整合;二是在適當時機開拓新的發展區域。
節能減排要靠技術創新
《21世紀》:建材是一個高度依靠資源和能源的行業,也是一個高消耗、高排放行業,中央對節能減排工作非常重視,作為企業,你們體會到這種緊迫性了么?
宋志平:我一直感受到這方面的壓力。2007年,我國建材行業能耗總量是1.9億噸標準煤,占全國總能耗的7%,工業部門的10%,位列各工業部門第三位,這說明建材行業節能減排的任務艱巨。作為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如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僅對于集團自身,對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也是意義重大。
2007年集團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較上年降低10.5%。玻纖生產綜合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水泥、玻璃、輕質建材綜合能耗處于行業先進水平。
《21世紀》: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你們在抓節能減排上有沒有什么重點?突破口、切入點又是什么?
宋志平:突破口是要利用技術創新。大力推廣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通過技術創新的成果和應用才能實現節能減排。比如在水泥和玻璃行業推行余熱發電,能夠提供水泥生產30%的用電和玻璃生產50%的用電量;再比如在新型建材等產品的生產中消納了大量的工業廢棄物,利用煤炭行業的煤矸石燒磚,利用脫硫石膏、高爐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生產的石膏板、外墻板、礦棉吸音板、優質低堿水泥等建筑材料,已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