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業界眾多權威再度云集科博會能源論壇。就在前幾天,即5月22日,國際油價盤中一度飆升至135.09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而中國從年初的電煤供應危機到至今的逆勢緊張,無時不在警醒世人:能源問題之大不可不察。
從2005年第八屆科博會單獨設立能源論壇開始,其從無到有,已然走過四載,筆者親歷了各界能源議題主線的殊同。
2005年,煤炭、電力、石油等能源產品全線短缺,在當年的能源論壇上,能源供需和價格走向成為激辯話題;可是有識者發現中國能源癥結愈來愈集中在能效問題上,無論是2006年建筑節能受到熱捧,抑或是近兩年的節能降耗備受矚目,這無一不與中國嚴峻的能源形勢相聯系。
“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僅降低了1.23%,遠沒有完成降低4%的任務。200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近年來首次出現雙下降,但是距離規劃的預期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強調,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緊迫感。
年初國家確定的能源工作要點將狠抓節能,發展新能,培育綠能作為關鍵詞,同時提出中國今后能源發展總的目標應該是建設能源生態體系,促進能源生態文明,而本屆能源論壇主題是“能源利用與生態平衡”,當然這絕非巧合。按照十七大精神,能源生態體系是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
后京都議定書階段離我們越來越近,雖然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我們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增速過高,引起全球關注。因為現在環境影響主要來自于化石能源,所以根據國際上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公約,中央政府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以及頒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其中相當篇幅涉及到了能源問題,這些既是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也對促進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國能源的戰略選擇?筆者以為,實施節能優先,以技術替代為支點,能源來源多元化,國內開發與國際合作并重的能源戰略不失為可行之道。
節能優先是首要戰略。建立節能型的消費方式,以較少的能源消費達到較高的生活水平,所以摒棄傳統的能源消費方式是我國的當務之急。建立節能型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目前生產用能占中國能源消費的近85%左右。能源供給不足將一直是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瓶頸。淘汰高耗能產業、發展節能型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和綜合利用,努力降低產業能耗水平,提高單位能耗效率是中國節能戰略的主要方向。發展循環經濟和產業集群,必須真正構筑新型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中國道路,形成良性互動才能使能源消費整體節約。
第二,技術替代戰略。目前,我國多數產業部門耗能較高,在建材、建筑、冶金、電力、采掘、化工、汽車制造等主要耗能行業采用先進工藝裝備和新型節能材料可大大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污染。應以更多的科技創新投入換取能源的節省和高效利用。
第三,能源來源多元化戰略。既要在考慮資源和環境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努力開發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尤其煤的氣化、液化技術的大力推廣和煤層氣資源全力開發,高效低硫發電的廣泛利用。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低碳甚至是無碳能源。
第四,改革先行戰略。一方面要完善市場體制,發揮市場配置能源資源的基礎作用,加快能源資源稅收、能源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進程,逐步形成有利于能源節約、反映能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能源開發、利用的效率。
總之,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主流趨勢是從高碳到低碳,并希望走向無碳,低碳能源是低碳經濟的基本保證,清潔生產是關鍵環節,循環經濟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的根本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