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治理塑料袋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
2007年,肯尼亞和烏干達幾乎同時宣布禁止生產和進口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并對其他厚度的塑料袋征收120%的關稅。至此,在東非共同體五國中,除布隆迪外,全部采取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措施。而南部非洲國家南非則早在2003年就開始立法治理塑料袋污染。
肯尼亞的新規定從2007年6月15日開始生效,而烏干達則從7月1日起開始實行。烏干達商家還被要求在2007年9月10前清理掉不合規定的塑料袋。烏干達環境部長呼吁人們遵守新的規定,提著籃子去購物。
肯尼亞和烏干達政府表示,出臺新規定是因為“環境問題非常嚴重以及塑料袋很難處理”。塑料袋對東非地區的環境破壞主要表現為:堵塞城市下水管道、導致牲畜誤食死亡、流入海洋導致海洋生物誤食死亡、積聚污水導致蚊蠅滋生、使土質變壞、破壞市容等。社會上要求解決這些問題的呼聲很高。兩個國家的新規定出臺后,遭到了塑料袋生產商的反對。理由是可能導致一些生產企業倒閉,增加失業人口。但新規定的頒布實施已經對作為塑料袋消費大戶的連鎖超市產生了作用。肯尼亞最大的連鎖超市Nakumatt在規定出臺后宣布,他們將引進一種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初期在其全部18家分店免費供應,之后將按成本收費。這家超市一直向顧客免費提供塑料袋,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超過3000萬個。
在另外兩個東非國家盧旺達和坦桑尼亞,禁止使用塑料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別是在盧旺達,2005年就開始禁止生產使用和生產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同時禁止超市向顧客提供塑料袋。據悉,盧旺達的超市里見不到塑料袋,顧客可以花錢購買到植物纖維制作的袋子,很多顧客已經養成了自備購物袋的習慣。盧旺達對塑料袋的禁令執行得非常嚴格,一些超市曾經因不顧規定向顧客提供塑料袋而被勒令關門。在首都基加利機場,旅客會被要求放棄使用塑料袋,選購植物纖維制作的袋子。在禁令執行之前,盧旺達還曾在全國范圍組織大規模的檢拾塑料垃圾的活動。
坦桑尼亞的塑料袋禁令與肯尼亞、烏干達和盧旺達有所不同。坦桑尼亞禁止的是厚度在30至65微米之間的塑料袋,理由是薄于30微米的塑料袋比較容易降解,而厚于65微米的塑料袋比較容易重復使用。據了解,坦桑尼亞的禁令沒有對減少塑料垃圾發揮明顯的作用,超市里的塑料袋仍然可以隨意取用。
早在東非地區出臺整治塑料袋污染措施之前,南非就已經行動起來。南非曾經飽受塑料袋污染之苦,塑料袋隨風散落在高速公路旁、樹枝籬笆上和海灘草坪里,被人們戲稱為“南非的新國花”。2003年5月,南非出臺法律禁止生產和進口厚度小于80微米的塑料袋(后放寬到小于30微米),違反者可被處以最多10萬蘭特(1蘭特約為0/14美元)或最長10年監禁。此后,南非政府與勞資雙方達成協議,零售商將塑料袋的成本從商品價格中分離出來。
過去,顧客總認為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是免費的,實際上他們購買的商品價格中應包含了塑料袋的費用,無論他們是否拿塑料袋都要為此付費。現在,南非的零售商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而是將塑料袋明碼標價,顧客有了買或不買塑料袋的選擇權。在政府規定了塑料袋的厚度以及零售商開始對塑料袋公開收費后,人們使用塑料袋時不再像從前那樣“奢侈”了,很多人開始自覺重復使用塑料袋。規定推行一年多后,全國塑料袋的使用量比原來下降了60%,“白色污染”也明顯減少。2004年南非政府又做出規定,每出售1公斤塑料袋,政府要從中提取2.13蘭特,投入到一個由政府和勞資雙方共同參與、旨在創造就業機會和提供職業培訓的機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