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 余其俊
川地震,舉國悲痛,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悲痛之余,不禁對震害所造成的巨大損失進行反思,對即將重建的四川建筑有所思考,提高建筑物抗震性是減小地震所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的根本途徑。而提高建筑物抗震性必須從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設計三個角度出發。從建筑材料的角度來看,抗震建筑材料必須具備輕質、高強、高韌等特性,例如:木、輕鋼、鋼、鋼筋混凝土、復合材料。但根據我國的國情,森林覆蓋面積少,人均木材占有量;而鋼材成本太高。因此,四川重建的建筑物的框架結構還只能鋼筋混凝土為主,其實,根據地震多發的日本來看,采用鋼筋框架結構,經歷95阪神地震,完全可行;而圍護結構,最好采用輕質高強的環保型建筑材料,如加氣混凝土砌塊、新型輕質水泥基板材、農作物秸稈板材等,一方面提高抗震等級,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建筑節能。建筑結構形式最好采用中低層的建筑結構,在提高抗震能力的同時,也可保障地震期間生命安全;從建筑設計的角度,采用鋼筋混凝土為框架結構,柔性框架遠高于剛性框架的抗震性能,重建過程中應該,汲取地震多發地區的經驗,從材料、結構以及設計等多個方面著手,新建建筑才可以做到:小震無擾、中震可修、大震框架不倒,保障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