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煤大省的山西一些電廠因為無力支撐電煤價格高壓,正被迫出售。韓國電力已于近日表示,其參與合資的格盟能源擬以人民幣11億元收購山西的14家電廠,其中包括兩家燃煤發電廠,此外9家燃煤電廠尚待中國政府審批。
“低電價巋然不動,一些獨立經營的電廠根本無力承擔漲瘋了的煤價,這些電廠的命運只能是被收購。”五大電力集團一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近日,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召集電力企業主要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商討電價一事。根據電力企業的意見,目前電價差額已達5分錢,建議分3次上調電價。
重點非重點合同煤價相差300余元
雖然政府5月份出臺了加快小煤礦復產的通知,但進入6月份,煤炭價格飆升的勢頭愈發猛烈,6月10日,秦皇島煤炭(6000大卡/千克大同優混煤)再創新高,達820元/噸。
與此同時,記者從電力系統了解到,年初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簽署的重點電煤合同,受到市場煤炭價格飆升的影響,部分煤炭企業不斷違約提高合同價格。
“煤炭價格漲瘋了,年初費盡千辛萬苦簽下的電煤供貨合同,漲了又漲,許多合同形同作廢。除了部分國企大礦的重點電煤合同價格未動外,很大一部分合同價都漲了又漲。”6月12日,五大電力集團一位負責人在山西接聽記者電話時不斷嘆氣,他告訴記者,就是在這樣的高價下,電力企業還常常買不到煤,近期為找煤他只好不斷地往返于山西和北京之間。
但煤炭企業對此也頗有微辭。中國煤炭市場網市場觀察員李朝林說,重點合同和非重點合同的煤炭價格懸殊太大,已經給煤炭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據記者了解,大同煤業(23.97,-2.12,-8.13%,吧)集團公司在秦皇島港發熱量6000大卡以上/千克的優質電煤的重點合同電煤的平倉價是465元/噸左右,可6月1日非重點合同的市場價已經達到780-800元/噸,每噸相差330元左右,重點合同價比市場價低71%左右;河北開灤煤礦在京唐港的非重點合同的市場電煤價格已經達到590元/噸左右,重點煤炭合同的電煤價格只有不足300元/噸,重點與非重點合同的市場煤價格每噸相差達300多元。
電企電煤成本已逼平現行電價
盡管部分煤炭企業因合同煤價損失不少,但在市場高煤價下,煤炭企業仍是賺了個盆滿缽滿。電價受到管制的發電企業卻成了直接受害者,因其對高煤價的承受能力幾近極限,多家電廠被迫停產,大規模的電荒正步步逼近。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日前在接受一家財經類媒體記者采訪時指出,油價和電價方面的確存在壓力,“今年夏天會出現2005年以來最大的一場電荒”,電廠建設速度在明顯放緩,為今后更大的電荒埋下隱患。
“五大電力企業作為國企,在煤價瘋漲、電價不動的背景下,不斷挑戰自我承受能力,但到了6月份,目前煤價造成的電力行業成本價已經和現行電價持平,電力企業的承受能力達到極限了。”五大電力集團一高層表示,目前電力行業已經有多個發電機組因煤炭問題停產。
據電監會的統計顯示,截至6月1日,全國1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電廠煤炭庫存4384萬噸,可用約11天。其中,煤炭庫存低于7天警戒線的地區為,河北4.6天、安徽3.1天、湖南3.3天、蒙東6.1天。缺煤停機34臺,涉及發電容量652萬千瓦。
而據記者了解,到去年底,一些外資電廠基本上已經全線潰逃,目前一些獨立運營的發電廠也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在這樣的高煤價下,電煤庫存不斷吃緊,電力企業已經傻了。不管價格如何,能買到煤還能發電就不錯,等到企業的本錢吃光了,就是電荒大面積爆發的時候。”上述高層告訴記者,“這個爆發點應該就在6月下旬。”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5月底發布的數據即稱,當前五大電力集團整體虧損人民幣27億元。中電聯新聞發言人王永干日前更對媒體表示,今年夏季用電高峰期用電缺口或達1000萬千瓦。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電力企業全線虧損之際,韓國電力將通過合資企業格盟能源以人民幣11億元收購山西的14家電廠又作何解釋呢?
據介紹,格盟能源是山西引進外資的最大項目,該公司將被建成一家集發電、煤炭、新能源等一體化的能源集團。其自去年12月掛牌成立,已以人民幣52億元收購過14家電廠。除了收購多家電廠,該公司還得到山西省支持,將在山西開發9座煤礦,以保證穩定的煤炭供應。
“電荒在即,電力企業無力支撐之際,格盟能源可以更容易收購電力企業,而定位于一家綜合性能源企業,背靠山西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足以支撐其穩定的煤炭供應。這也是山西省煤電一體化項目的嘗試。”李朝林認為。
低電價姑息高耗能產業結構
6月12日,中央直屬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國電集團宣布:正式成立“國電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以此實施內蒙古東部能源開發,也標志著國內能源企業“煤電一體化”戰略實施全面加速,大型電力企業逐步邁向“綜合性能源集團”。
煤電一體化可以解決煤電的深層次矛盾嗎?
一位電力高管告訴記者,煤電矛盾一直被追究為計劃電和市場煤的矛盾,認為是體制改革所致。
“實際上,一個更深層次的因素一直被掩蓋,那就是產業結構的問題,中國許多行業的高速發展正是建立在低電價、低煤價和高耗能的基礎上。”該人士指出,基于這個原因,煤電一體化只是一個治標的辦法,這樣雖然回避了煤電矛盾,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結構的問題。
記者從電力行業了解到,在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座談中,關于產業結構不合理帶給電力企業的致命問題,已為政府熟知,但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政府在提電價的問題上躊躇再三,因為電價的上漲除了給CPI指數帶來壓力外,還必然嚴重打擊許多靠低電價發展的行業,甚至會置這些行業于破產境地。
電力專家朱成章也認為,因為用電結構重型化趨勢沒有改變,鋼鐵、有色、化工和建材耗電量大的四大行業仍呈快速發展態勢,是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
“近年來為了節能減排,清理了耗電工業領域的不合理優惠電價,并實施差別電價,但政府并沒有取消一切優惠電價。低電價仍在支撐著高耗能產業的高速發展。”朱成章說。
上述電力高管表示,中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并沒有被改變,GDP的快速發展仍然靠低價能源、高耗能、高污染來支撐。市場化的煤炭價格不斷上漲正反映著這些產業對能源的過度消耗,而這一矛盾積累的結果,最終要在電價受到管制的電力行業爆發。
“目前電價至少要漲5分錢,才能使得電力企業得以存活,政府預計會分3次將電價逐步上調到位。”這位高管告訴記者。
但他同時指出,調整電價仍然是治標的辦法,理順產業結構才能治本,但這可能需要中國經濟付出不少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