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水泥、鋼材等建筑材料的供給與質量安全,是災后重建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應從政府負總責、部門協作、企業主動參與、社會要監督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劉云夏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導致四川省數百萬間房屋倒塌,數千萬間房屋損壞。目前,抗震救災工作已進入災后重建階段。重建家園有著比平時數十倍增長的建材需求,在這種特殊情況下,質監部門切實加強建材產品質量監管,杜絕安全隱患,既是幫助災區恢復重建的科學、務實之舉,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近一段時間,通過對建材產品開展監督抽查、駐廠監管、免費檢測等工作,以及到四川省樂山、眉山等地企業調研后,我對抓好建材產品質量監管有了一些思考。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災區企業恢復生產難度大、建材市場供應缺口大、全省建材產品需求大,在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下,如果把關不嚴,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而且國務院對口援建方案中,已明確把提供建筑材料作為支援的方式之一,這進一步加大了質量把關的難度。確保水泥、鋼材等建筑材料的供給與質量安全,是災后重建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必須把其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采取必要措施加強監管和檢測,確保建材產品質量安全。
當前建材產品
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在對四川省11個市、州200多家建材企業的調研過程中,企業普遍反映當前生產經營中主要存在以下4個問題:一是部門條條框框較多,優惠政策兌現難。在水泥、鋼筋等建材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特別是新上項目的立項、環評、生產許可、品牌爭創等申報審批中,因受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限制,有些手續審批時間長、程序多,企業往往在等待中失去市場、失去機遇。二是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企業正常運轉難。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和地震災害交通不暢的影響,“5.12”以來,煤、電、油、氣等建材產品的生產要素和上游產品價格普遍上漲,而且供不應求。三是部分道路管制,物流運輸難。前階段因抗震救災對部分道路交通實行管制,致使部分企業原材料運不進來,產品運不出去,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比如四川德勝鋼鐵集團在地震中因道路交通問題,致使近1萬噸原材料無法從云南運進來;四川明星電纜公司也因此致使1.6億元的訂單任務不能如期完成。四是災區企業受損較重,資金回收和質量把關難。地震災害發生后,銷往成都、德陽等重災區的建材產品,很難收回資金。另外,重災區大部分企業質量檢驗檢測設備毀損嚴重,專業技術人員不同程度傷亡,雖然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支持下,我局近期已向災區派出了2000多人的檢驗檢測、特種設備專業技術服務隊伍,但與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些問題反映在價格、運輸等層面,但如果長期不解決,必然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導致建材產品質量下降。近期,通過對熱軋、冷軋帶肋鋼筋等5類建筑用鋼材的專項抽查,批次合格率僅為66.2%。一些企業在利潤與成本的雙重壓力下,難免偷工減料、摻雜使假,甚至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擾亂市場秩序,打破重建美好家園的愿景。
加強建材產品
質量監管的對策與建議
政府負總責。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要明確各級政府對轄區內的產品質量負有總體責任。目前,資陽、雅安等地政府已經成立了建材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部署質量監管重大活動。其他各級政府也要按照“屬地管理、守土有責”的原則,統籌協調當地建材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建材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逐級落實到市、縣、鄉鎮和施工工地,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對建材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者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
同時,為確保建材產品質量安全萬無一失,推動建材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各級政府要在稅費征收、土地使用、銀行貸款、價格補貼、生產許可等方面為建材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提供電力、煤炭、天然氣、運輸等4個方面的生產要素保障。對建材產品要實施政府采購制度、統一配送制度,以及對農戶災害現金補貼轉化為建材等產品的實物補貼制度,而且要把生產許可證、檢驗合格報告等作為政府采購的必要條件,建立對建材產品的采購質量咨詢機制,著力維護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部門要協作。建材產品質量安全鏈條長、環節多、監管難度大,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事關全局,因此必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建設、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一定要圍繞質量安全的總目標,分兵把口,搞好銜接,加強溝通,開展聯合執法。一要依法監管。按照《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于生產、銷售和使用假冒劣質建材產品的行為,尤其對生產“地條鋼”、劣質預制板等嚴重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該曝光的曝光,該關停的關停,該追究刑事責任的堅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二要科學監管。把恢復災區質量技術檢測手段作為科學監管的首要任務,早日重建災區公共技術檢測平臺,實施科學監管,這是建材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質量把關的重要手段。三要有效監管。對水泥、鋼筋、電線電纜等危險系數高的主要建材產品實施駐廠監管制度;對防水卷材、人造板等一般建材產品,加大巡查和抽查力度;對重點工程用建材,要納入監督抽查計劃,建立入場(工地)質量驗收報告制度。同時,繼續實施好去年在專項整治中探索的臺賬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建立健全從產品設計、原料進廠、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施工工地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完善建材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四要陽光監管。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在項目審批、生產許可、品牌爭創等方面,簡化辦事程序,實行“直通車”服務。特別是對省外支援的建材產品,既要心存感謝,又要嚴格把關,對合格與不合格建材,應當通過傳媒,定期向社會公布。
企業要主動。這次災害也為新一輪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面對災后重建建材市場需求和供應的巨大缺口,省外建材產品生產企業不斷要求與四川合作貼牌生產,搶占商機。我省各類建材企業特別是重災區的企業,要盡快從地震災害造成的社會心理震蕩中恢復過來,主動恢復生產、滿負荷生產,公開承諾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要切實加強質量、計量和標準化等技術基礎工作,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業檔次。要加大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的培育、爭創、宣傳和保護力度,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和話語權,讓更多的“四川制造”服務災區建設。
社會要監督。進一步完善投訴舉報制度,公開投訴舉報電話,暢通信息渠道,接受社會監督。要對建材產品整治行動和成果,及時報道,對行動遲緩,進展不快,問題長期存在地區要公開曝光。特別要加大對名牌、免檢產品的宣傳力度,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曝光力度。要加大對建材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以及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質量知識宣傳教育,采取印發建材產品應知應會小冊子、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廣泛宣傳建材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老百姓識假辨假的能力,努力營造“重質量、重品牌”的消費環境。最終目的是力求通過有效監管和綜合治理,大幅度提升災后重建的建材產品質量,確保真正建成安全的美好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