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第二批)工作的通知》(發改環資[2007]3420號),七臺河市被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城市。市委、市政府對發展循環經濟工作高度重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七臺河市市委書記杜吉明專門撰寫了題為“循環經濟:讓有限資源實現無限利用”的文章。現將有關內容刊登如下: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是我國重要優質煤生產基地,但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全市煤炭保有儲量銳減,后備資源總量貧乏,經濟結構單一,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日益突出。盡快走出困境,促進資源型城市又好又快發展,是擺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實踐中,該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為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一是立足煤城實際,全面統籌規劃。發展循環經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七臺河市作為國家循環經濟發展試點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遵循生態規律,運用市場經濟機制,積極推動經濟活動由傳統的“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單向流動的線型流程向“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反饋式流程轉變,努力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良性循環。為此,該市從實際出發,確立了“以煤為主多元循環,焦化產業適度延伸,接續產業規模拓展”的總體思路,確定了完善煤炭產業體系、電力產業體系、化工產業體系、建材產業體系、農業產業體系和循環消費體系六大循環經濟體系,構建煤—焦炭—化工、煤—電力—建材、木制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和社會回收利用五大產業鏈,建設煤焦化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五大生態工業園區的基本框架,確立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充分利用資源,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提高廢棄物利用率,培育清潔生產企業和建設生態工業園的總體目標。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健全管理機制。循環經濟在短期內或某些條件下,是“不經濟”的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要真正地使循環經濟理念轉化為行動,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該市制定了生態工業園區企業間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和企業清潔生產優惠政策,以此推動園區企業間資源相互利用與整體配套。對發展循環經濟項目、實現清潔生產的企業,該市協調財政、稅務、國土等部門,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方法,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三年間先后免除循環經濟示范企業政府行政性收費近億元,同時,積極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利用價格杠桿調整資源供求關系,依法管理礦產資源,充分調動企業對資源合理開發、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一方面依據價值規律和供求關系準則,較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特別是稀有礦產資源的價格,以抑制和調節資源消耗。另一方面,較大幅度地提高排污費收取標準和違規排污處罰標準,引導企業在高昂的污染代價和清潔生產、循環再生利用增值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自覺走循環經濟之路。與此同時,該市建立并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產品進入市場開辟綠色通道,對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且環保要求不達標的企業產品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切實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是推進技術改造,落實循環經濟項目。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以先進的科技為支撐。該市緊緊抓住企業技術改造這一核心,以項目為載體,依托煤炭、電力、焦化、建材四大工業主導產業、五大生態園區,建立了擁有59個項目、總投資達260億元的循環經濟項目庫,在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下功夫、搞突破。比如在煤炭洗選上,該市采用先進工藝,提高精煤產出率達8%,實現了原煤全部入洗。在焦化產業上,該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堅持“控制總量、關小上大”的原則,淘汰了213萬噸土法煉焦的小焦爐,新上了3個百萬噸搗固焦爐,使焦炭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噸以上,所有焦化企業都上齊了煤焦油、粗苯、煤氣等回收利用和環保設備,對大型企業進行了干熄焦工藝改造。在煤化工產業上,該市建設了焦爐煤氣制甲醇、煤焦油加氫、苯加氫等一批煤化工項目,結束了七臺河市“只焦不化”的歷史。在電力產業上,該市建設裝機容量76萬千瓦的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電廠3個,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環保型煤氣發電項目2個,在大唐七臺河發電公司已有兩臺35萬千瓦機組基礎上,續建兩臺60萬千瓦機組的大型坑口電站項目。在煤建材產業上,該市建成年產3億塊的煤矸石燒結磚項目2個,建成年產水泥60萬噸、砌塊24萬立方米的粉煤灰水泥和砌塊項目3個。通過技術改造和新上項目,形成了一批循環經濟項目群,初步構筑起了上下聯動、左右配套、循環利用、互利共贏得循環經濟產業格局。
四是健全配套體系,綜合協調推進。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綜合配套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真正地使循環經濟理念轉化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須從更高的層面上和更廣的范圍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1)廣泛開展循環經濟理念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引導消費者自覺選擇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在全社會營造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氛圍。(2)建立以資源生產率、資源消耗生產率、資源回收率、資源循環利用率、廢棄物最終處置降低率等為基本框架的循環經濟指標評價體系及相關統計制度,把主要指標納入綠色GDP考核體系,將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計入發展成本。(3)建立健全與科學發展觀要求相適應的領導干部政績考評體系,通過科學的政績考核,引導和推進循環經濟健康發展。(4)遵循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圍繞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招商。2004年以來,該市先后拒絕了5家總投資達5個億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投資項目,同時引進資金200多億元,用于發展循環經濟項目,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5個,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210個,僅焦化項目投資就達30多億元。
經過幾年的努力,七臺河市煤炭循環經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到2007年,通過煤矸石發電,年消耗煤矸石、煤泥400萬噸;通過發展新型建材,年消化煤矸石和粉煤灰65萬立方米,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75%;通過發展節能環保項目,年可利用礦井水1500多萬噸,回用率達7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92%,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8%以上,萬元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1.5%,節約12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分別為280噸和470噸,城市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85%,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以上天數在241天以上。據測算,循環經濟的發展,每年為七臺河市帶來8億多元的直接經濟效益,拉動當年工業增加值在15個百分點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