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會同安徽省發改委、阜陽市發改委到安徽界首田營再生鉛循環經濟產業園考察調研,調研組對界首走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子和界首再生鉛、再生銅鋁、再生塑料循環經濟園區取得的發展成績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認為界首發展循環經濟取得成功主要歸結于該市黨政主要領導重視、發展思路正確、措施有力。
過去,界首市再生鉛等有色金屬行業技術落后、資源浪費巨大、環境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曾是“環境治理的難點,媒體關注熱點、群眾反映的焦點”。2005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快循環經濟若干意見》后,界首市委、市政府明確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在加大治理、堅決取締的同時,采取了疏導政策,建立了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吸引企業入園,進行統一規劃集中管理,目前已轉變成為“循環經濟的示范點,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產業聚集的亮點”的“新三點”。2007年,界首市田營再生鉛循環經濟產業園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后,加大工作力度,加速產業結構優化與調整,提高靜脈產業技術水平,的現已形成以廢舊電瓶回收、再生鉛冶煉、精深加工和、塑料深加工、蓄電池極板生產為主導產業的循環經濟園區,初步實現了興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建一方和諧的目標。
陪同調研的中共界首市委書記王長安介紹起發展再生鉛產業的經歷來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當地老百姓形象地稱他為“循環經濟書記”,他對調研組表示,要再接再厲,首先把再生鉛園區建成我國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成為全國的樣板,帶動更多的地區按照界首模式發展循環經濟,現將王書記專門撰寫的文章刊登如下: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努力實現科學發展
界首市自2004年以來,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和節能減排的要求,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快循環經濟若干意見》后,市委、市政府明確,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的指導思想,積極引導、整合、規范和提升再生金屬、再生塑料兩大產業,走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之路,逐步將原來松散無序的廢品回收加工行業培育發展成特色突出、管理科學、效益明顯的新型產業,初步建成了田營再生鉛、西城再生鋁銅、光武再生塑料、鴨王再生繩網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區。目前,四個工業區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已建成7.5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7億元,入駐企業181家,吸納就業人員5萬多人。其中,田營工業區已形成年加工40萬噸廢舊電瓶和年產30萬噸再生鉛的能力,初步實現了“進去一個廢電瓶、出來一個新電瓶”的閉合式產業循環,先后被批準為安徽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光武和西城循環經濟工業區再生塑料和再生鋁銅循環綜合利用項目分別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動計劃;鴨王工業區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尼龍繩網生產銷售市場之一。同時,界首市也被列入安徽省循環經濟試點市。該市的做法是:強化三種意識,落實四項措施。
強化三種意識:即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環保是第一生命”的意識,強化“資源有限、創造無限”的意識,強化“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意識。
落實四項措施:(一)政府積極主動。一是決策上主動。2004年前,該市在全國各地從事廢舊物資回收的購銷人員有15000多人,聯結了16萬個購銷網點,形成了較為可觀的產業基礎、技術基礎和市場基礎。當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的時候,該市通過調研論證,及時作出了以循環經濟理念改造和提升這些傳統產業的決策,并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界首奮力崛起的決定》、《關于加快園區建設、實施工業突破的通知(試行)》等指導性文件,為該市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依據。二是規劃上主動。市財政先后拿出300多萬元,邀請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安徽省冶金科技院、國土廳、環保局、建筑設計院以及南京環科院等省內外權威部門和專家,按照“一園一特色、一區一產業”的思路,編制了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區的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有效解決了該市工業循環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布局、發展導向、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問題。三是管理上主動。市委、市政府指定每個園區均有一名市長或副市長牽頭負責,分別設立了正科級建制的管委會,形成了有領導、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的領導機制。定期召開園區建設工作調度會、現場辦公會,研究解決園區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四是建設上主動。該市采取“政府組織推動、干部支持啟動、內資外資聯動”的辦法,積極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化解影響園區建設進度的關鍵問題。截至目前,四個園區共投入園區道路、企業孵化器、供排水管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環保資金12.2億元。
(二)企業配合聯動。在循環經濟發展實踐中,該市注意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一是幫助企業組團造艦。針對田營12家再生鉛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市場競爭力弱、生產工藝落后的被動局面,該市引導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組建了以資金、品牌、資源為紐帶的緊密型股份制有限公司——安徽華鑫鉛業集團。公司組建后,籌資1億多元,很快淘汰舊工藝、上馬新工藝,采取了國內最先進的冶煉技術,為集中治污和集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成立行業協會。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區均成立了行業協會,在加強企業互動、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尤其是在積極主動配合環保治污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協會還多次組織企業到外地參觀考察,學習先進企業的環保設施、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使企業經營者拓寬視野,更新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三)科技創新推動。首先,實現了發展觀念和思路的創新。該市聘請省環保、冶金、化工、合工大等有關單位6位高級技術人員和國家有色金屬研究院兩名高級工程師為顧問,成立了再生有色金屬研發中心,為該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智力上的支持。其次,實現了生產工藝及環保設施的創新。對于再生鉛、鋁銅及塑料產業,該市著眼于可持續發展,注意研究全國業內動態。先后組織環保等有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行程3萬多公里到江蘇、山東、天津、上海等7省2市的同類企業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引導企業上馬新工藝,以有效解決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認真執行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等9部委《關于規范鉛鋅行業投資行為的通知》要求,在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等方面確保達到標準。華鑫鉛業集團制定的《再生鉛錠標準》已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實施。
(四)招商引資帶動。針對企業產業結構不優、產業鏈條不長、產品附加值不高等諸多問題,加之資金和技術的相對弱勢,該市依托資源和產業優勢,招商引資引進各類深加工項目,以此推動該市循環經濟快速起跳。首先堅持解放思想,眼睛向外。鼓勵和引導一些企業主克服小富即安、小有即滿的心態,樹立全局觀念和遠大抱負,積極尋求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敢于干大事業、當大老板。其次是優化環境,開門迎客。在抓好硬環境的同時,狠抓軟環境建設,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為外商辦事窗口,提高辦事效率。著力打造誠信政府形象,對外商做到有諾必踐,并嚴厲查處了一批破壞經濟環境的人和事。第三是“走出去、請進來”。市委、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多次赴江、浙等地區有針對性地組織與該市產業相關聯的招商推介會,邀請外商到該市參觀考察,由于不懈的努力,該市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區連續不斷地接納外來深加工企業,僅田營工業區就引進11家外來企業,總投資近10億元。其中,投資達3.4億元的海能、新能和超霸電源已實現試產投資,投資1.5億元的中能電源700萬套極板生產項目正在購置安裝設備,這些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了該市循環經濟的檔次。
由于措施比較得力,該市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三方面的明顯效益:一是經濟效益。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區產值、利稅持續快速增長,已成為拉動該市經濟增長和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柱。2006年,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區實現產值34.1億元、稅收1.08億元,同比增長36.4%、42.9%;2007年,實現產值50.3億元、稅收1.63億元,同比增長47.5%、50.9%,分別占全市工業總產值和財政收入的88.4%和58.2%。二是社會效益。園區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吸納了五萬多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使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以上。同時帶動了交通運輸、商貿物流、餐飲住宿、信息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該市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特別是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省委書記王金山、原省委書記郭金龍等國家和省領導到園區考察并給予較高評價。三是生態效益。該市用循環經濟理念改造傳統落后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該市再生資源產業對當地環境和生態的污染損害,還推動了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工作開展。如田營華鑫集團采用的新工藝使鉛資源回收率達到98%以上,循環利用率100%,資源產出率1.96萬元/噸,能源產出率11.76噸鉛/噸煤,單位能耗噸鉛/85kg煤(過去是噸鉛/350kg煤),每年僅此一項可以節煤20000噸,節約資金1600萬元,減少S02排放192噸/年,減少煙塵排放120噸/年,此技術正在申報國家專利和科技進步獎。該市用循環經濟理念做大做強再生鉛業的做法,在全省、全國都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先后在西寧、廣州、北京等全國和世界性論壇大會上作為典型經驗介紹。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周長益視察了再生鉛循環經濟工業區后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不僅要做好全國循環經濟的試點,還要做好全國的示范。該市再生資源產業已由“老三點”,即環保治理的難點、群眾反映的熱點、媒體關注的焦點,轉變成為“新三點”,即循環經濟的試點、產業集聚的亮點、新的經濟增長點。初步實現了興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建一方和諧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