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經過水分選技術后,便可把有用物料分類,再作回收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垃圾,在許多人眼中是無價值、厭惡的廢物,但對環保產業而言,卻是寶貴的再生資源。香港去年平均每日垃圾量達1.8萬公噸,全年回收率僅48%,換言之仍有逾半垃圾資源被棄置,只要商人動動靈活的生意頭腦,這些“黃金”就可以呈現在我們眼前。
事實上,綠色工業界過去數十年在缺乏政府支持下已闖出名堂,鉆研最新的環保技術,把一堆堆被視為一文不值的垃圾,轉化為每噸價值逾萬元的肥料、建材,甚至燃油,緩和燃油危機。有香港綠色企業更向鄰近地區輸出技術創匯,實證香港有能力、優勢落實《施政報告》倡議的環保產業。
在香港扎根多年的勞氏環保控股集團,掌握水分選及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技術,將市民以為是無價值、無用的都市固體廢物“點石成金”,經過分類再造后,把有機廢物轉化成為每公噸市值1.2萬元的固態有機肥料,并將塑料分解成燃油、砂石玻璃轉為建材,這一系列的附加值,僅在內地江蘇一個縣,年產值數以千萬元計。集團現正與國家建設部洽商把有關服務擴展至各省市,并期望日后能把技術應用于香港的垃圾處理。
香港每日棄置于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逾9500公噸,不乏廢紙、塑料、金屬及木材等,堆填的運輸及處理費不菲,更耗用土地資源,為解決不斷增長的垃圾量,港府正研究擴建堆填區,并研究以焚化縮減廢物的體積。
香港社會絞盡腦汁處置廢物之際,香港已有企業掌握技術善用廢物,其中勞氏環保控股集團早年在內地試行以水分選及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技術處理生活垃圾。集團自2004年在廣東惠州市博羅縣開設固體廢物綜合處理中心,每日處理200公噸垃圾,其后更以1.25億人民幣在江蘇省沭陽收購廠房,每日處理300公噸垃圾。
集團主席勞國康表示,經過多年來的試驗,證實技術穩定可靠,有助生活垃圾的資源分類,更可把污水廠的污泥化作有機肥產品。
勞國康表示,水分選技術可把生活垃圾中有機物料、塑料、可燃性雜物、灰土、砂石玻璃、磁性金屬等不同特性的生活垃圾分類。經過系統分類篩選,有機物可透過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技術成為有機肥料;塑料則透過熱裂解反應化為燃油,多用作小型發電機燃料;可燃性雜物可經磨碎混合成為垃圾衍生燃料;砂石玻璃可作為建材等。
勞國康透露,隨著綜合處理生活垃圾的技術漸趨成熟,現正與國家建設部洽商,把技術應用在其它省市,但需要港府的資助。他稱,分類后的有用物料及有機肥料雖可在市場出售,但仍須港府補貼才可營運,以北京焚化設施為例,處理每公噸垃圾當地政府會向承辦商資助150元人民幣,而勞氏集團在江蘇的廠房也獲當地政府的資助,期望日后可把技術應用于香港的垃圾處理。
面對特區政府傾向以焚化處理垃圾,勞國康認為焚化是將資源銷毀,更會產生污染物,稍后會邀請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前往集團設于內地的廠房參觀。他又稱,港府現要發展環保產業,應多加考慮使用香港環保產品及技術,以協助生活垃圾的回收再造及相關運輸行業,勢必為港帶來不少就業機會及經濟效益。
勞氏環保表示,垃圾處理中心可以將生活垃圾、工業及農業廢棄物轉化成高效能的免燒磚、有機肥料、再生塑料、RDF衍生燃料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產品,年產值可觀。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