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才能樂業,災后重建,房屋建設乃重中之重。
首先啟動的是農村住房重建,其中需重建的永久性住房126.3萬戶,占全省受損農房的1/3之多。
突然來臨的建設任務,一切資源都顯得捉襟見肘。
最緊張的是建材,以極重災區四川青川為例,該縣農房重建需要磚的數量約18億—20億塊,實際供應量只有其一半。
供不應求的必然后果是物價飛速上漲,紅磚價格地震前是每塊0.28元,地震后從縣外調后價格達到0.60元。
目前,四川大部分地區的紅磚需求已得到滿足,但局部偏遠、高寒地區仍處于“為磚而戰”的緊張狀態。
人工、資金也是制約重建進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后,災民“一窮二白”,資金問題,成了尚未完工農戶面臨的最大難題。青川有五萬三千戶需要重建,資金缺口約10億。
截至2009年5月4日,四川全省災區永久性農房還有1.8萬戶沒有動工。但難度一點不比以前小,甚至超過以前。省建設廳的說法是,現在到啃骨頭的階段。
農房重建,需過建材、人員、資金三關難。
打好了地基,買不到磚,只能停工等料。
開工半年后的4月5日,王名風的房子還只是扎好了四角的鋼筋。
這位青川縣喬莊鎮大溝村的農民,地震中房子被毀。
去年10月,農房重建開始后,王名風邊打地基邊等磚:“打好地基要半個月,怎么也能買到磚”,等到年底卻一塊磚也沒有買到,今年正月,買到了7000塊磚,連建一間房也不夠,沒法動工。
截止到5月4日,四川省只剩下1%的永久性農房還未開建,其中有一部分就落在青川。
空等半年 沒磚蓋房
與王名風一樣,何文青在打好地基后也經歷了數月的等待。
何文青是樂安寺鄉通壩村人,地震中3間房屋全部倒塌。去年8月,他開始打地基,并四處買磚。而直到今年1月,他沒買到一塊磚。
樂安寺鄉沒有磚廠,何文青跑到較遠的孔溪、馬鹿等鄉鎮,甚至在三鍋鄉一磚廠交了定金,都買不到磚。
而樂安寺鄉的趙化龍壓力比何文青大。
他是該鄉鄉長,全鄉有近千戶農房需要重建。他找到廣元市中區一家磚廠,回復是市中區也是災區,也要重建,給不了磚。
最后,通過關系他找到市中區區長批了50萬匹磚。“但只是批了而已,到現在也沒有給我們一匹磚。”4月5日,趙化龍說。
趙化龍還曾想過要去陜西買磚,但聽說由于那邊磚的質量不符合要求,加上運輸成本太高,最后也放棄了。
去年12月底,何文青看到希望。
青川縣政府從省內的威遠、夾江統一調撥了500萬匹磚,為了解決運輸困難,成都軍區調集了120輛軍車為青川拉磚。
計劃分配給樂安寺鄉30萬匹,最后到位11.7萬匹。
但是何文青依然沒分到磚。他說分來的磚太少,只分給了15戶鑄好地腳梁的農戶。
其時,樂安寺鄉繼續發動全鄉干部,利用一切關系尋找紅磚。
今年4月,何文青終于湊齊3萬匹磚,蓋好了房屋的一層。
3毛變6毛 磚價飛上天
何文青雖然買到了磚,但飛漲的磚價讓他有些難以承受。
今年2月24日以后,每天有五六萬匹磚從成都方向被運到樂安寺。包括運輸費,每塊磚的價格是0.62元。
而地震前,每塊磚是0.32元。
“老百姓等米下鍋,一些磚廠趁機漲價。”青川物價局支部書記任啟斌說。
“但災后生產成本上升也是事實。”下坪機磚廠的老板孫維清介紹,地震前人員工資是30元一天,地震后上漲到80到120元。
青川是四川的最北端,山高路遠,地震后道路難行,司機不愿意跑青川,運輸成本上升。每噸外燃煤的價格從地震前的300元漲到450元。
“我們也注意到這個現象。”任啟斌說,物價局在地震后6月份就對磚價成本進行測算,還給磚廠留下利潤空間。限定的價格在0.34元左右。去年12月,隨物價上漲,又上調到0.39元。
但是磚還在暗中漲價。
任啟斌說,從檢查中了解到的情況看,有些磚廠是按政府限定的價格開票,但實際成交價達到4毛多接近5毛,否則不給發磚。
還有開拖拉機的駕駛員與磚廠商量,低價將磚從磚廠拉出,再高價賣出。甚至一些老百姓也會通過關系從磚廠拉出低價磚再高價倒賣。
“物價局已經為此進行了好幾批次的處罰。”任啟斌說。
“接管”磚廠 政府抑磚價
為遏制磚價上漲,今年3月,青川縣派出各級干部,進駐縣內各磚廠,實行“統購分銷”。
磚廠只負責生產。磚由縣政府統一收購,再分銷給農民。
3月13日,喬莊鎮原工業辦主任任開祥,進駐下坪機磚廠。政府對該廠紅磚限定的特供價是0.38元。
而此前該廠的紅磚每塊已賣到0.46元。
實行“統購分銷”后,不少買了高價磚的農民前來堵廠,他們心理不平衡,現在磚價低,而他們出了高價還沒提到貨。
縣里同意他們退訂,再以0.38元的價格預訂。
但很少有人退訂,他們擔心重新預訂會導致提貨的時間再被延期。
到4月2日,任開祥開始有些擔心,磚廠預售磚已達500多萬塊,而該廠的生產能力只有5萬塊,拉磚日期已排到今年8月。
“現在我已經不敢接錢開票了。”任開祥擔心屆時給不了磚又會引起矛盾。
任開祥現在就希望,片區內另兩家磚廠,快些投產以解燃眉之急。
外撥內調 險過難關
“建材緊缺,災后重建一開始就暴露出來了。”青川縣經濟和商務局局長徐富榮,兼任特供辦主任,去年9月,四川省為保障災后建材供應在災區各級政府統一設立這一機構。
在青川,災后農房重建的水泥需求量是80萬噸,縣內能自給的不到10萬噸。
“但問題不大。”徐富榮說,水泥和鋼材都可以依靠全國的市場解決,但磚不行。
建一棟房動輒需要幾萬塊磚,幾萬戶農房的磚若都需要從外省運,成本太高。所以磚沒法依賴全國的市場,主要依靠本地和省內的供應。
青川村民趙登元因急著開工,從自貢拉來的高價磚,每塊0.58元。
但青川本地磚廠很少,地震前只有8家,每天產量不足50萬匹。而現在平均每天需要磚340萬匹左右。
“如果完全指望縣內供應,那農房建設不知道何時才能完成。”徐富榮說。
青川目前實行雙管齊下。
每天從外地調撥50萬匹左右。同時引進了43家磚廠,每天的產量約180萬匹。
今年3月又請來專家對磚廠進行技術改造,每天能增加40萬匹的磚產量。目前還有6家磚廠正要投產。
徐富榮預計到5月底能基本緩解緊張的局面。
青川縣一名領導干部認為,造成磚量緊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上面要求時間緊,所以任務過重。
他有一個擔心,如果農房重建提前完成,明后年磚的產量有富余,那可能又有新的矛盾出現。
才多了工匠 又短了錢財
4月2日上午,木工賈叢忠在給何文青的房子刨木板,他們都是樂安寺鄉通壩村人,45歲的賈叢忠從業已經20年。
“我還從來沒像現在這么忙過。”春節以后,他和村里另外一個木工同時做了9家的活,地震前,一個木工一年也就做到三四家。
他現在每天的工資最高是120元,地震前只是六七十元。工作時間也長于地震前,地震前,每天下午5點就可以收工,地震后每天要干到7點。
但現在每天仍有人找他去做工。
“我已經不能再答應了。”他說,他手頭的活要到8月才結束,而他自家的房還一點沒動。
“全縣需要匠人近一萬名。”青川縣農房重建辦副主任劉自然說。
地震后,縣里緊急培訓了一批,外地二十多家建筑公司進入青川帶來了一些匠人,目前對口援建單位也帶來了兩三千匠人。
匠人缺口基本解決。
“但城鎮重建已經開始,這批匠人又開始顯得緊張。”劉自然說。
除了建材、工匠,影響農房重建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資金問題。
青川縣縣長陳正永說,目前全縣農房重建的資金缺口約10億。
政府正在抓資金的整合投入,除了政府補貼、對口單位援助外,今年成立了永生擔保公司,由政府擔保,每戶可以貸款3萬元,政府貼息半年。
在重建農房時,青川還開始推廣鋼木結構、木架結構、輕鋼結構以及蜂窩保溫整體鋼架結構農房。
這樣除了磚塊,木材、新型的石膏水泥建材都可以作為墻體填充物。每戶可節約2萬匹磚。
對于采用新結構重建農房的農戶,縣政府每戶獎勵2000元。
“安居才能樂業。”縣長陳正永說,農房重建已作為災后重建的一號工程。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