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球經濟局部企穩復蘇道路漫長
近日,各國公布的經濟指標顯示,部分國家經濟萎縮速度有放緩趨勢,對此,世界銀行、歐洲央行以及美國財政部的高層,對全球經濟發表了審慎樂觀的看法。他們表示,盡管部分國家經濟萎縮速度有放緩趨勢,但這只是意味著經濟下滑步伐放緩,復蘇之路將是“崎嶇不平”、“緩慢”和“脆弱”的。那么,危機之后,全球經濟在今年發展的現實如何?美國的大量注資是否會在短期內造成通貨膨脹?以及未來的趨勢究竟何去何從呢?
(一)、美國經濟或呈“失業型”復蘇
美國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降幅加深,較上年同期下降0.7%,為1955年6月以來的最大降幅,且遠低于2%這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多數官員認為的與美聯儲維持物價穩定及促進就業最大化雙重職責相稱的水平。能源及食品價格下滑導致CPI出現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大同比降幅。不過,從4月份數據來看,通貨緊縮威脅仍很遙遠,因為價格下降還是主要集中在能源及能源相關領域。
日前,美國全國住房建筑商協會報告顯示,5月份單戶型住房銷售分類指數升至16,而4月份和3月份分別為14和9。該指數創2008年9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暗示住房建筑商最困難的時期或許已經或已接近結束。美國商務部公布,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4月份新屋開工數較前一個月下降12.8%,折合成年率為458,000套。同時4月份建筑許可下降3.3%,折合成年率為494,000套,上一期3月份建筑許可下降7.1%,折合成年率為511,000套。
最近公布的這些數據顯示出了美國經濟正呈趨穩跡象。美國經濟研究機構藍籌經濟指標公布最新研究報告稱,今年第二季美國經濟料繼續放緩,估計第三季重拾增長;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作出了一個相當樂觀的預測:美國經濟有可能于年內觸底回升。不過,由于就業市場與宏觀經濟大勢相背離,美國經濟究竟以何種方式復蘇和復蘇的效果如何就更加引人關注。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表示,陷入衰退的該國經濟已開始趨穩,但復蘇之路將“顛簸不平”且“脆弱”。自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2007年12月陷入衰退以來,如今“情況顯然已趨穩”,但失業率仍將繼續上升。
從經濟學理論分析,經濟的好轉或者增長必然伴隨著企業吸納勞動力能力的擴張和充分就業人口的增加。但是,掃描美國勞動力市場,我們除了發現極少數行業就業人數略有增加和就業人數降幅稍有收窄(4月份非農就業人數下降53.9萬人,略好于下降61萬人的華爾街預期)的微弱亮光外,整個就業市場仍然春寒料峭。
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最新權威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就業人數再度下降50萬人以上,且失業率上升0.4個百分點至8.9%,為1983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地是,除了醫療行業為美國唯一一個就業人數增加的行業外,其他行業4月份的就業人數銳減。
失業狀況的惡化表明美國經濟的復蘇還沒有完全步入良性軌道,最多也只能是一種結構性復蘇,或者說只是經濟總量的收縮幅度出現了收窄。
基于經濟復蘇“萌芽”但失業率卻上升的尷尬局面,美國總統奧巴馬指出,這種現象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即很可能暗示經濟衰退或將持續數月,甚至有可能數年。而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就是要消除基于正在膨脹的信心而滋生出的具有破壞力的自滿情緒。
如果從吸納勞動力能力的角度劃分,經濟學將經濟復蘇增長形態劃分為兩類:“就業型”復蘇和“失業型”復蘇,前者表現為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步伐的基本同步,后者則是就業增長的嚴重滯后。從目前來看,美國經濟屬于“失業型”復蘇。
此前,美國剛剛公布了今年一季度GDP下降了6.1%,失業率高于預期及4月份零售業下滑0.4%,這些都使經濟學者們更加確信美國經濟全面復蘇將延遲。經濟學者們認為,金融危機改變了美國人的消費習慣,人們開始儲蓄,這使個人消費難以快速反彈。他們預測今年GDP將達1.4%,2010年上半年GDP將達2%。他們預測美國經濟正進入調整和變革時期,即使經濟復蘇,但失業率上升趨勢可能繼續至2011年,這意味著“經濟低迷期”或將持續至2013年或2014年。
(二)、日本經濟惡化步伐有所放緩
日本早于美國并且下跌幅度比美國還要大,出乎人們預料。這跟它的產業結構有很大關系,歐元區的國家跟日本,基本上制造業比重比較大,而在國際貿易中真正可貿易的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因此,外部需求的沖擊對于以制造業為主的日本跟歐元區國家,相對沖擊就比較大。
日本內閣府5月20日公布了2009年首季GDP初步數據,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并剔除物價變動后,實際GDP較上季度下降4.0%,換算成年率下降15.2%,超過上季度創二戰后最大降幅。報道稱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日本經濟呈現全面崩潰現象。
據專家分析,GDP大幅下跌的原因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出口與個人消費均大幅萎縮。這是二戰后日本首次出現連續4季度負增長,可見其經濟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然而,隨著政府支出日益增加、庫存不斷下降及出口料將在今年第一季度下降26%后企穩,許多分析師認為,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當前這一季度,日本經濟可能已重返增長軌道。
數據顯示,日本制造商大規模的減產,最終成功超出了需求下滑的幅度,今年第一季度,企業去庫存化導致日本GDP增幅降低了0.3個百分點。盡管庫存減少使得總體GDP數據看上去更糟,但這意味著企業正在清理庫存方面取得進展,很快應能擴大生產,滿足實際需求。
專家認為,日本制造商可能正走過經濟低迷最糟糕的時期,但對工作安全的擔憂將繼續抑制私人消費。今年第一季度,私人消費較去年四季度下滑1.1%。私人投資大幅萎縮,今年第一季度資本支出較上季度下降10.4%。
日本政府在5月25日公布的5月份月度經濟報告中說,日本經濟形勢盡管依然十分嚴峻,但惡化程度正在緩和。這是日本政府自2006年2月份以來首次上調對經濟景氣的基調判斷。
根據該報告,日本國內商業投資大幅下降,顯示企業盈利能力“缺鈣”。由于失業率的上升和個人收入的減少,私人消費和住房投資也雙雙下降。但出口和生產在經歷前期的劇挫后,初步顯露企穩跡象。內閣府宏觀經濟分析官員表示,日本經濟尚未觸底,但經濟已停止快速惡化,故衰退最壞時刻可能已結束,不過需觀察這是否會引來持續復蘇。
(三)、歐盟經濟繼續衰退但或已見底
歐元區在金融機構介入次貸的程度方面介于美國和日本之間,歐洲的金融體系跟美國相比,因為商業銀行業務跟投資銀行合在一起,抗風險能力要強一些,所以歐洲的金融機構沒有出現美國那么巨大的動蕩。
本輪危機導致的通縮頗具復雜性。各國、各地區的CPI表現各異,在歐洲各國而言,是表明區域內購買力不足,與解決失業問題不力有關;在美國而言,則可能是與貨幣投放有關。
日前,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英國4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升2.3%,升幅小于3月份的2.9%。這是2008年1月份以來英國CPI升幅最小的一個月。4月份零售價格下降1.2%,為60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個月,降幅超出預期。此外,德國聯邦統計局顯示,德國4月份PPI較3月份下降1.4%,較上年同期下降2.7%;4月份PPI較上年同期降幅是自1987年6月份下降3.0%以來的最大降幅。根據MarkitEconomics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德國5月份制造業PMI大幅上升至八個月高點39.1,高于4月份的35.4。5月份服務業PMI則升至46.0,創下去年1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分析表示,由于歐洲的PMI幾可等同于出口狀況的反映,近期的反彈與PPI的背離表明制造業的向好基礎有欠扎實。特別是聯系到美國制造業出口回暖也可能對歐洲制造業出口形成替代,使得未來走向的變數仍然不小。最令人擔憂的情況是,通縮、通脹之間因為過剩美元的流向不定產生突然轉換,這將可能重創新興市場國家,并累及世界經濟。
官方數據顯示,德國第一季GDP較2008年第四季下跌3.8%,為1990年統一之后的最大跌幅,遠超分析師的預測。法國GDP數據也大幅下滑,但跌幅小于德國。法國官方數據顯示,第一季GDP較上季下跌1.2%。
在最近更新的數據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歐元區16國經濟將萎縮4.2%,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由于高價值出口銳減而導致其經濟縮減5.6%。IMF預測2010年歐元區經濟將縮減0.4%,德國再縮減1%。歐洲新興經濟體主要是前蘇聯地區國家今年將縮減4.9%,到2010年將回升0.7%。
IMF歐洲部主管MarekBelka說,各國采取的應對經濟進一步衰退的措施為經濟逐漸恢復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政策抉擇者應當采取更多行動尤其在金融部門來加快經濟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