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全球同步發布《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中文版)指出,盡管201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上升了5%,達到12400億美元,但其仍比危機前的均值低15%左右。就在全球FDI低迷之時,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布今年1至6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等數字顯示,外資流入中國的速度也開始趨緩。
業內專家表示,在制造成本上升和匯率升值的雙重壓力下,制造業外資向越南等其他國家“南逃”的趨勢漸顯。此外,中國吸收外資還面臨著如何與產業逐步向中西部轉移相結合的挑戰。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世界投資報告》主編詹曉寧表示,2010年,中國的FDI流入量上升了11%,達到1060億美元。但情況也不容樂觀——商務部日前公布今年1至6月數據顯示中國吸收外資增速也在銳減。6月份當月實際使用外資128.63億美元,同比增加2.83%,同比增速為年內最低。
聯合國貿發會議官員梁國勇指出,2010年全球FDI有所回升,但幅度很小,主要原因在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乏力,債務危機嚴重,新興經濟體通脹抬頭,不穩定因素增加,這些都對投資者信心造成負面影響。下半年情況如何還要看上述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是否能有所好轉,但現在看來前景并不樂觀。
報告中不難看出,在發達國家眼里,吸引外資的傳統國中國正逐漸被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取代。2010年南亞、東亞和東南亞的直接外資流入量上升了24%,達到3000億美元,接近全球總量的1/4,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的直接外資流入量翻了一番以上,達到790億美元。
詹曉寧表示,上述國家所采取的積極政策推動它們實現了上佳表現,而且似乎會保持這一趨勢。諸如印度尼西亞和越南這樣的東盟國家已發展成為低成本的生產基地,特別是低端制造業的基地,而本區域的最不發達國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直接外資,尤其是從鄰國流入的外資。
“制造業領域的外資‘南逃’而非‘西進’是我國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梁國勇分析說,由于工資等制造成本不斷上升,中國作為制造基地(特別是對勞動密集型產品而言)的競爭力下降。
“即使坐擁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外資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仍不可低估。”梁國勇說,他認為中國有關部門在制定全國統一的外資政策的同時,一定要強調各地方的特殊性。在外資審批權限充分下放的同時,應引導各地制定適合本地經濟發展戰略、具有獨特性的外資政策。
“首先,中國是高儲蓄國家,不缺錢,不一定非要利用外資,因此需要改革投資環境;其次,對于帶有技術含量的外資進入還需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王晉斌教授表示。中國發展到今天,必須要認真反思只要就業、不要利潤、不顧資源浪費、擾亂國內市場的外資傾斜政策,要充分研究我們到底缺少什么。
“由于中國的工資水平和生產成本持續上升,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正在向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轉移。”詹曉寧說,中國是跨國企業在未來兩年全球投資的首選地,中國吸收外資的前景將進一步被看好,這也同時得益于中國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地區間產業升級與轉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吸引外資整體的背景和環境沒有變化,市場仍然巨大,法律環境在進一步完善。從中長期看,中國還會成為吸收外資最主要的東道國。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