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求是》發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一文,指出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繼續發揮財政政策的支持作用。
謝旭人表示,目前我國的赤字率和債務負擔率還處在安全的區間。綜合分析,“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自2009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已有3年,在新的“保增長、調結構”的宏觀調控目標下,積極的財政政策或被具體理解成為赤字增加、結構性減稅和財政支出的結構性調整。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貿所所長高培勇同一天在《人民日報》發表《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重心與路徑的選擇》一文。他認為,就總量而論,2012年的預算赤字將在去年的基礎上有少許增加,或將與去年的規模大致持平;就結構而論,有別于以往以“增支”為重心的操作,“減稅”將成為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張俊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采訪時認為,今年的財政政策主要還是“穩字當頭”,至少第一季度會保持穩健,追求增長而增加赤字的可能性不大,財政擴張力度有限,何況“對通脹也不能掉以輕心”。
按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的內容,今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要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此外,保障房和各項在建工程要有后續資金支持,農田水利、社會保障、醫藥改革都要加大投入,還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支持,除了“嚴格控制三公等經費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財政支出沒有太大可以壓縮的空間。
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被看作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謝旭人在文章中表示,結構性減稅具體包括了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增加能源資源產品、先進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對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在上海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并穩步擴大試點范圍;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范圍,支持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對蔬菜的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等。
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37萬億元,超收高達1萬億元以上。《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重心與路徑的選擇》一文指出,財政超收可能進一步推高關于中國宏觀稅負偏重的爭議,從而增強減稅的緊迫性,也使實施較大規模的減稅成為可能。
“2012年結構性減稅的步伐肯定會加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短期減稅的力度應加強,另一方面要從長期出發,改革和完善中國的稅制結構,建立分稅制體系,推進地方財政稅收體系的改革,讓地方能夠從土地財政中解脫,事權和財權相匹配應是稅制改革的方向。
張茉楠表示,今年有可能加快推進試點城市范圍的擴大,去年增值稅改革是在上海試點,收效較為明顯,今年推進增值稅改革是一個重點。她強調這將是“一箭雙雕”之舉,因為服務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這一方面能夠提高服務業在產業結構、工業經濟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能通過此途徑為中小企業減負。
開展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核定扣除辦法試點也是財稅政策的一個重點,同時也作為穩定物價的一大手段。“中國很多流通環節面臨重復性征稅,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流通成本很高,所以要在流通環節減負并簡化環節,以擴大稅制改革的受惠面。”張茉楠表示。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