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北京依舊春寒料峭,由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舉辦的“把脈中國經濟高層研討會-2012年新年會議”在京舉行,來自有關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經濟如何實現“穩中求進”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現將有關觀點綜述如下。
正確看待1月份主要統計數據
1月份,有關部門相繼發布了物價、進出口和金融等相關數據,數據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出乎意外”:CPI高于預期,同比上漲4.5%,比去年12月擴大0.4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5%,擴大1.2個百分點。海關進出口和金融數據低于預期,其中,海關數據出現了多年來少見的負增長: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7.8%,出口下降0.5%,進口下降15.3%.央行1月份新增貸款僅為7381億元,大大低于歷史水平,2009-2011年每年1月的新增貸款均在1萬億元之上。
對此,專家的意見是,1月份由于節日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不可比因素,解讀要慎重。由于1月份疊加了元旦和春節兩大假期,實際工作時間遠小于往年同期(去年春節在2月份),因此,不管是同比數據還是環比數據都存在著不可比因素,不能簡單對比。例如,由于節日因素的推動(以及天氣寒冷),1月份食品價格出現大漲,同比上漲10.5%,環比上漲4.2%,其中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3%,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18.7%,而受節日因素影響較小的非食品價格,總體漲勢較為平穩;由于實際工作日的縮短,1月份我國對外貿易、信貸投放均受到較大影響。如果運用季節調整法剔除春節因素的影響,1月份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同比增長速度不是下降,而是分別增長6.2%、10.3%和1.5%.正確解讀1月份數據,專家給出的建議是,等2月份數據出來后,把1-2月數據累計起來看,這樣可以剔除節日因素的干擾,客觀反映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
2012年經濟平穩增長可期
盡管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依舊十分復雜多變,國際上歐債危機陰霾重重,全球經濟增長下行風險仍然較大,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穩增長、調結構、抑通脹,樣樣都面臨較大壓力。但與會的多數專家對今年我國經濟走勢依然看好,認為將在平穩發展中順利實現“軟著陸”,不會出現2008年下半年斷崖式的急劇下跌。
主要依據:
一是從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來看,盡管去年以來經濟增速逐季下滑,這種慣性甚至有可能繼續延續到今年上半年,但PMI、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消費者信心等一些先行指標已顯現出好轉的跡象,預示著經濟增速放緩的勢頭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下半年出現穩定向好的可能性較大。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顯示,43%的人認為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的最低點將出現在今年2季度,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下滑的趨勢可望在下半年得到扭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