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國內碳市場各試點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時,全國碳市場的頂層設計也已提上日程。
據悉,國家發改委已于今年2月份向世界銀行PMR基金提交了國內碳市場的設計方案,并通過世行審議,得到了800萬美元的資助。
世界銀行PMR基金全稱Partnership for Market Readiness(碳市場準備伙伴),是一個基于國家層面的碳市場建設支持基金。在2010年的坎昆會議上,世行宣布啟動PMR,旨在為基于市場的減排機制提供資金支持并建立知識共享平臺,推動發展中國家利用本國市場機制實現減排。
在這份中國提交的方案中共包含八個模塊,闡述了建立全國碳市場的背景、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設計的組成部分、中國市場所面臨的特殊問題闡述和完成設計所需的詳細預算。其中提到了未來重點考慮納入的七個行業、配額分配方式和央企、電力兩大中國特殊情況。
方案初步估計,構建全國碳市場需要超過一億美金,而目前已經籌集了8600萬美金。其中,中國政府已提供6600萬美金,其中為七個碳試點提供了6000萬,另外給予建設災后恢復系統500萬、自愿減排市場100萬。而另外2000萬美金則來自國際資助。
除方案提交方國家發改委外,來自清華大學、中創碳投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合作中心、電力協會等機構和企業的專家也參與了方案的撰寫。
“中國的方案的確做得非常全面和深入,并且是一個能夠影響決策的方案。”PMR基金經理王雪漫說。
納入范圍關注七大行業
總能耗超過1億噸標準煤:黑色金屬行業、化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熱電行業、石化行業、有色金屬行業和煤炭業。
建設全國碳市場時,在什么范圍內開展交易是設計方案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首先是地域范圍。方案指出,目前政府的目標是在2013至2015年間先運行碳市場試點,隨后在“十三五”期間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而本方案的最終目標是為全國范圍內碳交易系統的建立而制定計劃,因此將地域范圍確定為全國范圍內。
而更需要研究的問題是納入行業的取舍。從世界上現有的各碳市場運行中可以看到,對于行業的選擇各有不同。比如RGGI(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只包含電力行業,而其他幾個交易體系則都包含多個行業。其中,日本市場的主要交易實體是建筑業,而歐盟市場則分階段逐漸將工業領域納入進來。
中國方案提出,在決定納入行業前,必須先研究各行業的MRV(Monitoring, Reporting, Verification;監測、報告、核查)可行性,其成本效益對納入行業的選擇很重要。此外,各行業的排放現狀和趨勢也是需要掌握的基礎信息。
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工業行業中總能耗超過1億噸標準煤的行業共有7個,按照消費量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黑色金屬行業、化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熱電行業、石化行業、有色金屬行業和煤炭業。
方案中稱,這些行業是最大的排放者、主要的溫室氣體生產者,因此也是中國需要重點監測的對象。
但是,這種行業劃分對實踐來說仍然過于籠統。在劃分時,應該不僅關注各行業的排放現狀,也要考慮將來的排放趨勢。
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會繼續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將增長。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持續增長和剛性需求將成為中國能源消費的兩大特征,因此排放增長快速的行業應成為關注對象,它們不僅是重要的排放源,也擁有巨大的減排潛力。
方案提出,目前國內試點根據本地的經濟狀況和能源結構的具體情況設置了不同的納入企業范圍,這些經驗在建立全國碳市場時是值得考慮和學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