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樓市“金九銀十”成色十足,經歷幾個月的調控空窗期后,國家和地方層面也開始傳遞出新的思路,側重供給和強調市場化手段已經漸成共識。
11月1日,中指院發布報告顯示,10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685元/平方米,環比9月上漲1.24%,為2012年6月以來連續第17個月上漲。
同比來看,10月百城房價亦上漲了10.69%,漲幅比9月擴大了1.21個百分點。由于房價漲幅過快的城市多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北京出臺“自住型商品房”政策后,深圳也隨之推出“深八條”。
而目前中央政府更加側重強調市場化調控和加強供應,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告訴記者,要想緩解房價上漲,政府工作重點應該是加大保障房的建設力度,以及減少或避免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價格等行為。
百城房價同比上漲超10%
盤點樓市時,成交量和房價是兩大衡量因素,從此角度出發,“銀十”成色十足。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0月,全國樓市在12年市場復蘇的情況下繼續升溫,典型的54城市總成交量達到了27.7萬套,環比上漲幅度達到了5.5%,這一成交量也創造了年內除3月以外的第二高點。
中指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告訴記者,10月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繼續上漲且漲幅有所擴大,但房價上漲和環比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均有所減少,表明房價漲幅較快的仍是少數熱點城市。
根據百城價格指數對北京等十大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10月十大城市住宅均價為18533元/平方米,環比上月上漲1.95%,比上月擴大0.23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深圳上漲2.83%,漲幅最大,北京上漲2.56%,漲幅比上月縮小,表明“京七條”對市場預期已產生影響,上海漲2.35%,南京、杭州、天津、重慶主城區、廣州漲幅在1%~1.5%。
黃瑜表示,“金九”之后,多數城市繼續加大推盤,促進成交高位運行。部分房企在前三季度業績上漲后開始追求更大利潤空間,推出精裝、樓王項目等高價房源,中高端樓盤入市量加大帶動房價結構性上漲。
今年只剩下兩個月,外界對各地同比房價漲幅的關注度也不斷升溫,這直接與地方政府能否完成今年房價調控任務掛鉤。
根據中指院數據,2013年10月,百城住宅價格同比2012年10月上漲10.69%,連續第11個月上漲且漲幅比上月擴大1.21個百分點。93個城市住宅價格同比上漲,上漲城市個數較上月增加3個。其中,北京、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漲幅介于20%~30%。
這也基本宣告這9個城市完成目標無望。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記者,根據中指院數據,新建住宅價格上漲同比超過10%的城市達到了15個,這15個城市完成年度調控任務已經基本無望。還有24個城市漲幅在8%~10%。這些城市完成年度調控任務的難度都非常大。
各地調控現差異化
面對“國五條”出臺幾個月后,房價不斷上漲的現狀,熱點城市地方政府已經率先根據自己地區內實際推出調控政策。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認為,過去調控更側重于統一的全國性政策,但在區域間樓市的分化下,未來調控會轉而以地方性的、分散性政策為主。
比較典型的是,近期深圳市和北京市先后出臺“深八條”和“京七條”,兩個政策雖然目的都為平抑房價,但側重點各有不同。
深圳的調控措施是以加碼為主,自2013年11月6日起,當地二套房貸首付款比例執行不得低于70%,而北京則在全國首推自住型商品房,通過增加供應的方式穩定市場預期。
胡景暉表示,銷售均價比同時段同品質商品住房低30%左右的規定,這將會引導首次置業人群等待此類低價樓盤入市,短期內能緩解當前剛需樓盤供應不足的壓力,降低目前北京樓市價格上漲的預期。
另外,此前南京也出臺政策,明確國企退出商品房開發領域時間表,而鄭州則進一步收緊限購政策。“這樣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調控或成為未來樓市政策的主要形式。”顧云昌說。
長效機制成業內共識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樓市調控將走向一個新的階段,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而一整套長效調控機制則將逐步替代近幾年不定時加碼或放松的行政調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首次聚焦住房領域,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未來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
黃瑜表示,新型城鎮化、土地制度、房產稅等長效機制建設將取得突破,中國房地產業環境將逐步發生變化。
黃瑜說,隨著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的逐步建立,供需結構更趨合理,市場運行將回歸理性,過去多年需求波動大、房價漲幅高的市場格局有望改善,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將得到抑制。
而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也告訴記者,市場化調控已經被高層多次提及,這些手段副作用小,能有效避免房價和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的現象,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無疑也透露出未來國家房地產政策將側重于加強與供應有關的管理與分配等。
據悉,住建部也已經初步考慮制定進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覆蓋面的系列政策的可能性,這些政策可能包括“降低收入準入門檻”“淡化戶籍準入標準”等。在住房保障覆蓋面擴大成為可能后,行政手段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將逐步退出。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告訴記者,自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后,高層反復強調當前政府將工作重心放在保障房,而“十三五”、“十四五”必將漸漸轉向商品房。
此外,國家對避免投資、投機性購房的決心絕不會改變,而房產稅試點的鋪開及最終普及也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