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的整個操作思路是很明確的,就是一個三部曲——反腐倡廉、治理整頓、建立改革預期。在反腐方面,從改進政府作風反對浪費開始,也可能升級到后續的官員財產公示和抽查;而這次金融體系治理整頓的核心,是針對影子銀行,目的是使金融創新重新回到可以測度和監管的可控范圍內,以免重蹈次貸危機的覆轍,因為所有金融災難的根源都是相同的——把錢借給了沒有償還能力的個人、企業或地方政府。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開始失速了。原因之一是人事變動,因為一換人,很多項目進度就慢了。而另一方面,金融系統也在做人事調整,信貸渠道也沒有放開,所以這兩者磨合得不好,地方政府發展的要求被主流信貸渠道抑制住了,于是只好借道影子銀行,這導致了大量套利資金在體外循環,社會總融資規模和成本都在快速增長。僅僅起到維系流動性作用的高昂的成本拖累了經濟,因此,看起來融資規模巨大,但實體經濟卻表現很差。
而影子銀行的過度膨脹,又引起了監管部門的警覺,5月狙擊熱錢的動作,在美國QE預期退出的環境下,引發了6月下旬銀行間的所謂“錢荒”。中美兩次壓力測試,暴露出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并逐漸督促其開始去杠桿和去非標操作,這也會短期抑制投資和經濟增長。應該說包括“金十條”在內的系列操作,試圖激活貨幣和財政存量的政策是對癥下藥的,但畢竟是溫和托底,所以需要更長的時滯才能見效,可能會拖到年底。
接下來,在保持經濟溫度的同時,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改革預期,這是第三步。
我們做市場的感覺很清楚,從去年十八大換屆以來,新一屆政府的改革姿態激發了市場的熱情和期望,但隨著經濟下滑、熱錢逃散,市場又到了一個較為悲觀的時候,這特別需要改革預期的全面升溫,要讓市場覺得速度下降會換來經濟質量提升,這種減速完全物有所值。因為市場傾向于認為:接下來這十年對中國特別重要,干得好的話就是歐美,干得差的話就是拉美。而本次三中全會的改革行動就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必須有一個好的起點。
這次的改革規劃有一個時髦的詞匯表達——頂層設計。上一輪的關鍵設計要回溯到1992~1994年,十四屆三中全會給出的一攬子改革方案奠定了接下來20年的繁榮基礎。這次情況則更復雜,利益也更多元,不過我們仍預期今年秋天可以拿出一個具有最小公約數性質的整體改革方案。這對于建立信心十分重要,當前市場環境下,信心真的是黃金,對于本來就容易情緒化的資本市場來說,正能量至關重要,它將有效提升估值和風險偏好。
盡管上述三個步驟都十分重要,但都還不過是些熱身動作。然后呢?然后是繼續推動增長,十八大給出的國民收入倍增目標仍是中國未來10年的首要任務,對于一個大型新興經濟體,沒有可持續的增長,一切都是白扯。這是一個硬的目標,是一定要實現的,怎么樣實現呢?傳統投資、消費、出口都在漸漸熄火,因此經濟減速,而要升級中國經濟,還得靠“新三駕馬車”。
一是升級投資引擎:關鍵在于提升投資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深度城市化將替代原來的半城市化,成為新一輪增長的抓手,老版本GDP錦標賽有一個重大缺陷,它是縣域競爭制度,參賽隊員太多,因此必須升級為城市群之間的競賽。
二是升級消費引擎:提升消費的關鍵在于合理分配收入和建立全面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要素概括起來有兩點:一是全面減稅,企業方面,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全面實施,制造業則應降低增值稅稅率,并對小型低利潤企業給予大幅稅收減免。個人方面,重大的進步體現在所得稅應按家庭收入加總征收,并根據實際贍養情況進行減免調整;二是大幅提高國企利潤上繳比例,并劃撥國有資本歸全國社保理事會管理,以彌補社會保障等民生開支的資金缺口,這些改革將提升勞動者的實際收入水平。
三是提升出口引擎:必須看到眼下外圍環境確實顯著惡化,發達國家用TPP、TTIP圍獵中國制造。但即便如此,中國仍需以積極態度應對,找到這些新游戲規則與中國自身改革和轉型升級的最小公約數。提升出口,一在于形成新市場,二在于以重新入世心態提升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三在于輸出貨幣,加入貨幣競爭。以前中國輸出的是襪子、鞋子、手機,現在要輸出服務、工程、資本以及貨幣,即人民幣國際化,這是使命的召喚。國際化之路就是貿易人民幣、金磚人民幣、馬歇爾人民幣、石油人民幣、歐洲(離岸)人民幣和地緣安全人民幣。
因此從GDP構成的需求端來看,升級三駕馬車并重新啟動增長引擎,就是我們理解的“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在升級了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基礎上重啟系統,將驅動中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再次有力擴張,這會是一個中長期可持續的向上趨勢。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