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日前受邀在外交部南樓三層會議室舉行吹風會,就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回答記者提問。
這也是中國政府近期舉行的多場經濟形勢吹風會之一。
由于確認中國經濟企穩之前經濟指標往往波動較大,海外市場關于中國經濟不時質疑,為便于外界了解形勢,中國政府加大了信息披露與溝通的力度。
正面轉變信號
市場注意到,在中國政府明確“穩中求進”及經濟增長底線管理的政策信號下,7月的工業、投資、出口和PPI數據都出現了止跌的態勢。
包括發改委人士、政府智庫人士、投行學者等各界聲音顯示,中國經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企穩。
對于經濟數據出現好轉跡象的原因,國務院國資委研究院研究員胡遲表示,市場一直希望宏觀經濟數據盡快出現扭轉,但由于上半年需求沒有改善,這一轉折一直沒有到來。但在政府高層進一步強調“穩增長”,市場預期政府會有溫和刺激性措施出臺后,投資有所改善,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再加上企業已經經過半年多調整,存貨和效益都有所改善,所以經濟數據也就出現了一些好轉。
盛來運也在會上表示,中國經濟顯示出正面轉變信號,有明顯跡象顯示經濟增長穩定。他同時強調,中國的政策微調增強了企業對宏觀經濟的信心。
在對外經濟方面,近期中國出口“逆襲”也得到了廣泛關注。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541.6億美元,同比增長7.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5.1%,高于上月的-3.7%,進口同比增長10.9%,遠高于上月的-0.7%。進出口增速雙雙“轉正”,在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僅對日本貿易下降。
盛來運也表示,預計海外環境將出現一些改善,中國能夠實現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近期解釋吹風更主動
從年初開始,國內外輿論關于中國經濟的爭論就沒有停歇過。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經濟增速跌下保八線后收于7.6%。一股唱衰中國的論調在海外響起。
當時,惠譽公司下調了中國本幣債信評級外,海外投行關于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猜測也不絕于耳。一些海外媒體也接連刊文說,產能過剩、內需不振等問題已使中國不再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
進入二季度,經濟雖持續放緩但已顯企穩跡象,但海外對于中國經濟調控底線的質疑和猜測不斷。
在中國定調“穩中求進”的方針后,質疑中國重走四萬億老路的聲音也不斷見諸報端。
記者注意到,中國政府已經多次舉行新聞吹風會向外界解釋中國經濟狀況。
在7月中旬舉辦中國經濟半年數據新聞發布會之后,國新辦在8月1日舉行吹風會,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介紹中國當前經濟形勢與前景等情況。
8月21日,外交部外國記者新聞中心邀請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范劍平介紹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基本特點及發展前景。
記者注意到,加上昨日盛來運的吹風會,這三次發布會上專家和官員與媒體交流了近期情況,特別著重對有爭議的經濟焦點話題進行了解答。
如王一鳴否認了外媒關于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說法,認為目前不能盲目刺激經濟增長,也不能放任經濟減速,同時認為中國經濟處于換檔期。
他同時澄清了海外市場對于中國潛在增長率的猜測,也給研究者重大參考信息。王一鳴認為,中國經濟未來潛在增速應介于7%~8%,而下半年在投資不回落、消費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如果穩增長措施到位,經濟增速能達到7.5%。
范劍平則回應了外界對于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的擔憂。范劍平認為,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是一個危機狀態,而是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之后的一個新常態。
在昨日的吹風會上,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等風險,盛來運則回應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雖然存在,但目前是可控的。“我們深知,地方債務風險的擴大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運行;我們知道,很多危機包括歐債問題、美國金融危機,甚至之前的亞洲金融危機,都是債務失控導致,所以中國政府高度關注。”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