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擔憂一方面是中國1至2月份相對疲軟的經濟數據;另一方面是中國當前可能存在大面積爆發信用違約的風險。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1至2月份合成經濟數據,總體來看,各項經濟增長指標全面回落,低于市場預期,其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較去年12月回落1.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9%,較去年12月回落1.7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兩個數據均大幅低于預期。
民生銀行(7.50, -0.01, -0.13%)研究報告認為,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有降至7.5%以下的風險。另外,從PPI數據來看也顯示中國經濟放緩形勢已經確認,截至2月份數據PPI已經連續24個月負增長。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認為,本次放緩與1999年連續31個月的PPI負增長相比,市場出清更加緩慢,市場擔憂情緒仍將繼續;而同時管清友擔心在中國宏觀政策和微觀改革的期限錯配下,中國經濟可能遭遇“投資斷崖”,也就是投資率迅速下降的過程,從而對經濟運行形成沖擊。
與經濟下行相關的另一個風險也就是日前熱議的大面積違約風險,對這種風險的恐慌情緒日前已經在大宗商品市場引發了一輪砸盤效應。“盡管目前國內發生類似美國雷曼兄弟破產的概率仍然很低,但海外投資者的確對此表示擔心。”日前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Bruce Kasman)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是說。
在央行引導人民幣貶值、中國經濟下行以及違約風險提高的背景下,全球數據公司EPFR的跟蹤數據已經顯示截至3月12日的當周,中國基金流出規模高達8.78億美元,占亞洲基金流出規模的62.7%。
人民幣預期分化
早在本輪人民幣貶值之初,對于央行的引導行為,市場就有多重解讀:分化人民幣走勢預期,擴大波幅以及打擊熱錢流入,從現在來看基本上已經一石三鳥,尤其是人民幣雙邊波動的預期已經深入人心。
相比之前的單邊升值預期,人民幣走勢已經出現分化。
瑞銀研究報告就表示,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人民幣已不存在低估,預計今年人民幣不太可能繼續升值。“2013年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占GDP的比重從2007年的10%下降至2.1%(如果對出口高報、即隱藏在貿易活動中的那部分資本流入進行調整后,這個比重甚至會更低)。考慮到中國儲蓄率較高,這說明人民幣匯率已基本處于公允水平。”
花旗銀行的研報也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接近均衡水平,未來12個月市場或將測試央行可容忍的波動范圍。花旗還表示,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可能將升至6以下,但單邊升值的可能性較小;長期而言,繼續預期人民幣于2020年前成為全球第三大貨幣。
當然仍然看漲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機構也存在,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經濟學家Bruce Kasman就表示人民幣長期仍然上行,摩根大通對今年年底的預測是5.95。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