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_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_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_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搜索: 歡迎進入中國磚瓦工業協會.
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中國磚瓦網  [2016/9/7]  
摘要:

    前言

    建筑材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工業,是改善民生的基礎性產業,也已經成為支撐國防、航天航空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十二五”期間,建筑材料工業在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結構調整、實施“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與進步、提升發展水平、加快節能減排及綠色發展與“走出去”步伐、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全行業總體呈現為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以中低端發展為主體的建筑材料工業開始轉向中高端發展。但是,多年來積累的結構矛盾和以速度與投資為主的增長方式帶來的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和新興產業發展慢、新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暴露出來,尤其到2015年,傳統產能過剩經濟增長下行和效益下滑嚴重地威脅與制約著行業健康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行業發展與改革的主要任務。

    “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中國制造強國的重要戰略期,為貫徹落實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確定的方針,為了推進建材工業實施“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實現時間過半的階段目標,為了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建材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將建材行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總結“十二五”發展的基礎上,立足于建材工業的實際,經過充分的思考與準備,組織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等單位與業內人士在開展相關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了《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經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多次討論、修改而定稿。《意見》重新審視了在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形勢下建材行業的發展業態以及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建材行業在新時期所處的時代特征和面臨的發展的有利條件與環境及新的需求,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明確了“十三五”建材行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發展的主要目標、行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實施的重點工程,以期成為引領建材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和作為政府部門決策及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參考,起到積極作用。

    一、建材工業發展現狀

    (一)以速度和增量為主的傳統產業雷同技術發展的勢頭有明顯減緩

    “十二五”開始,尤其是“十二五”的后兩年,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市場需求增長趨緩的背景下,建材主要產品產量增速開始下降,傳統產業雷同技術的規模擴張勢頭有了明顯減緩,轉型升級的步伐開始加快。2015年水泥產量23.6億噸,預拌混凝土16.4億立方米,平板玻璃產量7.4億重量箱,陶瓷磚產量107.2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2億件,玻璃纖維產量323萬噸,玻纖復合材料產量456.7萬噸,石材產量10.2億平方米,石灰產量2.2億噸。從年均增速看,“十二五”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磚、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產量年均增速分別比“十一五”下降7.2、6.2、14.1、17和19.4個百分點。“十二五”累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6.38億噸,平均玻璃產能1.66億重量箱。

    (二)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提升增加附加值延長產業鏈開始加快步伐

    以新興復合材料風力發電葉片、超薄超白功能型液晶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纖與特種玻纖制品、高檔碳纖維、優質的新興紙面石膏板、石墨烯制品等一批新興產業,顯出了新的市場競爭力;以深加工和延長產業鏈為特征的高性能混凝土、石材制品、新型保溫材料、非金屬礦物制品、新型墻體材料等低能耗產業持續增長,具有了一定規模;加快了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以及部分綠色建材的發展,使整個行業結構調整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低能耗及深加工的建材制品,已占整個行業工業增加值的50%。

    (三)科技創新推動了技術裝備和產品提升,促進了結構調整與優化

    “十二五”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與突破,共有13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在基礎理論研究、新材料、工藝技術裝備、工程和生產技術、節能減排等方面的研發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國家認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別增加到12、9、5、4個;已有34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及7個分中心,有一批中國建材聯合會與相關專業協會認定的行業重點實驗室、行業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建材工業新產品研發經費和新產品項目數分別比2010年增長214.1%和259.2%,帶動新產品銷售收入提高154.6%。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技術與裝備研發攻堅其中自籌研發經費已達13.8億元。

    標準創新提升與標準體系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結構調整。“十二五”期間,建材行業共完成制修訂國家標準260項,行業標準445項,協會標準8項,編制并發布了建材工業“十二五”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建立了一批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等領域空缺的行業標準。

    水泥、平板玻璃“兩個二代”技術裝備研發攻關完成率已達到70%以上,80%以上的研發項目或部分子項已經進入工程化應用驗證階段。水泥高效能熟料燒成技術和水泥窯氮氧化物減排等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并已經開始得到推廣應用。平板玻璃已建成日熔量1200噸的世界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線。0.2毫米的超薄玻璃已成功生產。

    建筑衛生陶瓷大型高效節能窯爐、拋光磚和大規格建筑陶瓷薄板生產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玻璃纖維高熔化率大型池窯生產線設計、原料檢測及配方開發、浸潤劑改性與回收、大漏板開發等技術不斷完善和提升;超薄信息顯示玻璃、太陽能多晶硅生產用氮化硅陶瓷絕緣復合組件制備技術等有了新的突破。

    非金屬礦物材料綠色開采及高效超細粉碎、煅燒、提純、改性、復合等深加工技術不斷提升,功能填料表面改性技術及成套裝備等得到進一步開發。

    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98.4%,比2010年提高14.1%;前十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到53%,增長28%。浮法玻璃比重91%,比2010年提高4%;前十家企業集中度達到52%,提高2個百分點。池窯玻纖比重達95.4%,比2010年提高10%。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6萬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17%。規模以上技術玻璃制品銷售額已經達到平板玻璃的2倍以上。建筑用石及加工制品主營業務收入5380億元,比“十一五”增長96%。

    (四)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有了明顯的進步和良好的開端

    節能減排取得階段性的進步與成果。“十二五”期間建材工業總能耗總量年均增長2.6%,比“十一五”下降3.8個百分點,占全國能耗總量的比重從由“十一五”末的10.2%降至2015年的8.3%,下降1.9個百分點;煙粉塵排放量大幅下降,2014年建材工業排放煙粉塵265萬噸,比“十一五”末下降23%,占全國工業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6%降至2014年的18.2%。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脫硝設施安裝率達92%;平板玻璃脫硝設施安裝率達60%。水泥、平板玻璃行業余熱發電普及率分別達到80%和60%。

    生態產業功能不斷增強,已成為循環經濟發展和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產業之一。建材工業年資源綜合利用量已超過10億噸。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建成或正在推進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污泥、危險廢棄物等安全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線。綠色建材生產與使用行動方案和實施細則已經形成,綠色建材標識和評價的標準已建立,綠色建材生產、使用體系開始建立,已有7種產品被列入綠色標識評價系列。

    (五)國際化經營步伐加快,“走出去”發展已成為新的經濟發展亮點

    出口貿易繼續增長。我國已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與合作,形成了產品出口、對外工程總承包、技術服務、勞務合作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經營格局。建材商品出口額年均增長14.7%,2015年達383億美元,比“十一五”末增長98%;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建筑與技術玻璃等產品占出口總額的69%。

    建材成套技術裝備出口市場份額不斷增加。我國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玻璃纖維等產業的成套技術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在國際市場份額都有增加。特別是水泥行業工程總承包業務占到全球50%以上的份額。

    “走出去”發展邁開可喜步伐。大型建材企業對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在境外收購企業、投資建廠步伐明顯加快,在境外投資建廠的已涉及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纖維、墻體材料、石材等多個行業。以中材集團、中國建材集團、海螺集團、華新水泥、福耀集團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在國外投資與合作項目已達33個,投資總額達46億美元。

    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拓展與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國際科技與貿易交流和合作,“十二五”期間承擔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0余項,建立3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國外研究機構簽署國際科技合作協議20余項,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近20項,加入5個國際學術組織,已有2項國際標準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采納和發布,提高了國際地位,增加了話語權、影響力和競爭力。

    (六)解決傳統建材產能過剩和新興產業短缺,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效益低仍是行業的主要挑戰

    雖然“十二五”期間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與提高,但從總體上看,建材行業長期存在和多年積累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過剩和短缺共存,解決行業結構矛盾仍然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總體技術水平和運行質量低仍然是行業前進的瓶頸;淘汰落后產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遏制雷同技術新增產能、保證有優勢并且效益好的企業穩增長提高效益仍然是當前的主要矛盾;加快新興產業發展,補短板,把行業引向高端、綠色發展仍然是行業面對的主要挑戰;致力推進兼并重組,提升行業總體競爭力,提高集中度,有效發揮與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是行業前進與努力的方向。

    從“十二五”實現的目標看,列入規劃的4大類17個發展目標,利潤總額年均增長、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新型墻體材料占比、水泥企業生產集中度、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淘汰落后水泥和平板玻璃產能等14項目標均已實現。但在科技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平板玻璃的深加工率、企業生產集中度等3個目標尚未完成。影響了“十二五”規劃全面實現。

    二、發展機遇與市場需求

    (一)發展機遇

    “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重要時期,也是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實施的第二個五年,是夯實基礎趕超世界領先水平的重要時期,是建材工業實現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進入一個新的向中高端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和業態發展的新變化,為建材工業發展既帶來良好機遇,又帶來嚴峻的挑戰。

    1.發展機遇與新的需求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從2016年至2020年我國GDP年均增速為6.5%以上。雖然“十三五”增速比“十二五”有所減緩,但隨著基數已經變大并還會逐年變大,因此絕對增量還是很大的,只要適應新常態,需求仍是巨大的;保持6.5%以上的增速并不意味著各行各業都必須有6.5%以上的增長,關鍵是看能否滿足與適應我國國民經濟結構變化的新需求,能否創造新需求,只要有新的開辟與創新就能在中高速發展中得到相應的增量;如果停留在雷同技術的重復發展,則不但沒有新的增長,反而對建材的需求會進入萎縮。所以機遇是良好的,挑戰是嚴峻的。

    “新四化”建設將為行業發展開辟新的巨大的市場空間。我國已進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四化”的同步及加快步伐為建材工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新的增長空間。未來五年,我國固定投資增速雖將放緩,但城鎮化建設的規模和質量都有增加與提升,特別是戶籍城鎮化率的提高與加快,必要的基礎建設仍將有較大投資的持續。城鎮基礎設施、地下管網、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新農村建設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實施,新農村建設房屋材料和交通設施建設的需求增加,以及“十三五”仍有一批水利、高鐵、公路、港口、機場等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為建材產品、建材裝備、建材制品業、建材服務業發展提供較大的市場空間

    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和綠色建材生產、使用的推進為建材行業發展增加了新的市場空間。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我國將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先導產業,其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15%。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會直接帶動建材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建材行業為其提供支撐和保障,由此將會加快新興建材的發展;隨著改變傳統建材功能性能、擴展與延伸新領域、發展綠色建材、實施可循環發展,特別隨著供給側改革和結構調整,必然會加快新興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及深加工制品的規模化發展,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將帶動建材產品在特種深海工程領域和海運領域開發新的需求。十八大報告提出海洋強國戰略已成為我國和平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我國將從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推動海洋強國的建設。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特別是海底工程建設,將帶動島礁建設用海水拌養型混凝土等海洋工程建設用特種水泥和特種工程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將帶動海上建設需要的特種材料和帶動海面運輸船舶和海工作業需要的各種新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功能材料的開發與使用。

    加快發展建材服務業將開辟與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發展建材服務業既可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又可充分發揮與挖掘行業本身的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引導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和實施中國建材聯合會制定的《加快發展建材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將通過擴展與延長生產經營領域的服務,延伸流通與貿易領域的服務,開拓技術、標準、評價咨詢服務、技術裝備服務等,全方位地延長服務產業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將為我國建材行業開拓新的市場空間。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亞洲公路網、泛亞鐵路網建設、高鐵及配套設施建設、港口建設、油氣管道、跨界橋梁、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光纜傳輸系統等國際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將對建筑材料及制品增加新的市場需求。

    隨著建材行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一并經營的生產力布局調整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格局。投資、貿易國際化步伐加快,國際市場將成為未來發展與新增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面臨的主要挑戰

    解決產能嚴重過剩是決定行業轉型升級、穩定增長的關鍵。產能嚴重過剩、低水平同質化發展問題在傳統建材各產業普遍存在。特別是在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已經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一年比一年低,更嚴重的是邊去產能邊仍在新增產能。“十二五”期間新建水泥生產線440條,增加產能5.7億噸。如何堅決有效遏制新增產能,如何采用新標準堅決淘汰不符合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等要求的落后產能,將是“十三五”建材行業的一場生死攸關的硬仗。“去產能”不落地和雷同技術發展不遏制,既影響行業技術進步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又影響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行業經濟效益下跌的趨勢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將是決定命運的挑戰。

    補短板是行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和提高發展質量水平的關鍵。補短板著重要解決新興產業發展慢、缺主導產品、規模小、比重少的問題,解決增加高端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精品與多功能制品、綠色低碳可循環制品在行業總量的比重。短板既是行業發展的瓶頸,又是幾十年來行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能否實現與突破,是行業結構調整的象征,是行業是否真正轉變了發展方式的重要標志,是鑒別行業提升發展質量與水平的標志,是行業轉型的主戰場。

    實現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是決定建材行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與升級的關鍵。建材行業制造技術裝備水平的提升是科技進步的主要支撐。創新驅動提升建材行業的制造業水平,是實現建材行業由追趕到超越與引領的標志與前提,是能否使主要技術裝備由引進、消化的中國制造開始轉向達到國際領先的中國創造邁進的檢驗,是從根本上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為此必須將制造方式由分散制造向系統組合制造的現代工業化轉變,由自動化向智能化聯動和達到制造業自身的綠色發展。這是一場跨度大,既是與國際領先的挑戰與較量,又是建材行業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在裝備制造業升級的攻堅仗。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是實現建材行業持久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政府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推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低碳發展”。《大氣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訂)提出“生產過程中排放粉塵、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建材企業,應當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目前建材行業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均占全國工業部門的前三位。推進建材行業各產業節能減排達標和推進綠色、低碳可循環發展,增加綠色建材生產、使用比例,推進建材行業處置城鄉垃圾、廢棄物,實現清潔生產和實現凈化、美化環境的目標,既是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對行業的要求,也是建材行業生存發展的必須。這是一場只能前進,沒有退路的硬仗,行業必須面向自己挑戰并獲勝。

    (二)市場新需求預測

    1.傳統建材產品需求總量趨于略增或達到飽和點,但隨著產品功能提升與用途的開發,總體上繼續增長是無疑的。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建材產品消費需求量的增長會開始減弱,但多數產業的絕對量不會馬上嚴重下跌,傳統產業在技術創新與提升、延長產業鏈、增加新需求中能夠形成結構優化的發展與增長。

    2.多年來的結構調整與轉型,為建材行業發展新興產業、深加工與制品業、延長產業鏈、開發新產品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產業轉型新領域與市場應用基礎,因此,“十三五”期間新興產業每年發展的比例將高于整個建材工業3~5個百分點是完全可能的,它將成為行業新的經濟增長看好的潛力股。

    3.隨著國家投資結構和發展重點的調整,建材行業在技術裝備、流通、環保、服務業諸方面將會有新的突破性的發展,靠制造業以產品業為主的發展格局將開始改變,多方面與新領域共同發展將構成總量繼續增加。

    4.通訊、電子、交通、新能源、環保產業的新需求、新領域的開發和住宅產業工業化,將給建材行業帶來新的發展需求。建材行業憑借已有的優勢,將會在有退有進中,有加有減中,抓大放小中,獲得新的發展。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的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和國辦發(2016)34號文件《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把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發展的動力;把做減法“去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壓縮無效產能,做加法“補短板”,增加新興產業和增加新需求,作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把加快發展綠色建材生產與使用、拓展延伸建材服務業、“走出去”國際化經營、改造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促進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作為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主要支撐;在有增有減、有得有舍中全面推進結構調整優化,為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世界建材工業的戰略達到時間過半目標過半奠定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創新引領發展。發揮科技創新在驅動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以科技創新拓展開發新興產業、新的領域和新的需求;以科技創新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并由低中端向中高端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達標,推進綠色發展,全面推進建材工業轉型升級。

    堅持結構調整為目標的發展導向。把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新產品開發,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而提升檔次和附加值,積極發展建材服務業,全面促進建材行業向高科技、高端、綠色發展。

    堅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建材制造業與建材服務業兩業一并發展。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一并發展一并經營,既提高國內市場競爭力又增加國際市場份額。在提升與拓展建材制造業的同時,加快建材服務業的拓展,兩業互動并舉發展。

    堅持“去產能”、“補短板”、有增有減、有舍有保的方針。把去產能,解決產能嚴重過剩,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減少中低端產品的比例,作為行業進步和結構調整的目標;把發展高新技術產品、新興產業、高端產品、新需求產品、綠色建材補短板作為改變行業現狀、推進行業進步與發展的基本任務。

    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不盲目發展。堅持市場需求和開拓需求作為發展導向,堅決遏制已經飽和的產業以及雷同技術的重復建設,新的發展和增長必須建立在有市場、有需求,體現行業技術進步,體現有利社會進步,杜絕盲目發展。

    (三)主要目標

    結構調整目標:到“十三五”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取得階段成果,傳統產業和新興建材占比形成有降有升;產品制造業和建材深加工制品業占比形成有降有升;建材服務業和在國外的經營收入在目前基數小的基礎上將會有較大增幅。

    去產能補短板目標:“十三五”實現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億噸以上,平板玻璃2億重量箱以上,其他建材產業至少壓減產能15%以上。主要產業產能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新興產業、高端、高附加值產品工業增加值在建材工業總量中的占比增加6~8個百分點。建材新興產業的產值比重達到建材總量的16%左右;綠色建材生產、使用比例占到建材總量的30%左右。

    經營質量效益目標:“十三五”建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0%,利潤總額年均增長7%~8%。建材服務業收入占到建材總量的20%,“走出去”在國外的經營收入占到整個建材總量的13%。到2020年,建材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70萬元/人,建材新興產業勞動生產率比“十二五”提高3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的科技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2%。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目標:到“十三五”末,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降低2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以上,煙粉塵排放總量削減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2%以上,氮氧化物總量削減40%以上;綜合利用廢棄物總量比“十二五”增加15%~20%,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占總量的20%,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應用達到30%以上。

    企業兼并重組目標:各主要產業都要推進兼并重組,引導相對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并按質量、能耗、環保、安全四項標準淘汰落后產能,鼓勵骨干企業兼并重組與收購中小企業。其中水、玻、陶三個產業的企業數“十三五”末比“十二五”減少四分之一,水泥、平板玻璃的前十家企業的產能分別占到80%,陶瓷前十家企業占到50%以上。

    四、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

    (一)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拓展新的需求與應用領域

    “十三五”建材新興產業在技術創新與提升、發展與應用領域的拓展、產業規模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重大突破,部分尖端新興產業的技術裝備與產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占半數以上的新興產業技術裝備與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整個建材總量中的比例有明顯上升。

    1.新興高性能復合材料發展重點

    加強高檔碳纖維材料的基礎理論研究和使用領域、產品功能的研究與提升并形成批量生產。開發高性能熱塑性復合材料形成低成本、高效率成型技術,加快連續纖維增強熱塑復合材料(CFT)工藝及裝備的提升,在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的基礎上開辟應用領域向規模型發展。開發與拓展超高性能的水泥基復合材料、高性能的陶瓷基復合材料和樹脂基復合材料,形成規模并開辟新的用途。

    提升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技術,增加新的應用領域,重點開發適用于輕質辦公用房、節能廠房、活動板房、景觀建筑、橋梁鋪裝等輕質建筑用復合材料;開發輕質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等用于汽車及各種交通、電氣絕緣、風電和農牧養殖領域的復合材料。

    2.新型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發展重點

    重點發展特種新型玻璃、先進陶瓷、人工晶體、新型無機高性能纖維等功能性材料和結構材料并推進與實現技術成果產業化。進一步開發微創醫學用激光光纖產業,擴大用途向規模化發展。重點發展T800級國產碳纖維產業化及其他高性能碳纖維,開發彈性模量90GPa以上、拉伸強度2700MPa以上的高模量玻璃纖維并增加應用領域。加快發展大型風電葉片纖維自動鋪放設備技術,擴展新的應用領域。

    進一步發展適用于航天航空、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子、機械、汽車等領域的先進陶瓷和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擴展導彈、潛艇通訊、激光武器等配套裝備的晶體材料,增加信息顯示基板玻璃等特種超薄超白新型玻璃和高性能玻纖及制品的發展。

    3.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業發展重點

    重點發展以石墨、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等非金屬礦物的精加工、深加工制品,在進一步創新提升裝備水平、實現裝備大型化的同時,提升非金屬礦物的加工質量,按不同的功能與用途,瞄準新的應用領域,提高產品的價值和附加值,并向規模化發展。

    開發并增加用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硅材料、石墨負極等電子材料,增加用于交通領域的高性能摩擦、密封材料,拓展用于化工、輕工領域的超細活性專用功能填料,擴展節能環保領域的高性能保溫隔熱材料和無機防火材料;發展高耐蝕預水化防滲材料、隔熱耐火材料和絕熱礦物材料。

    4.建材節能環保新興產業發展重點

    加快建材有關產業燃煤窯爐技術與功能的提升,用先進節能和減排設備改造提升能耗和排放不達標的技術裝備。重點提升與突破低氮燃燒技術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細顆粒煙塵減排技術并加快推廣。進一步提升并推廣多通道分室燃燒器及全氧燃燒、富氧燃燒技術裝備并實現產業化。重點開發與推廣處置城市垃圾、建筑垃圾、污泥,有毒、有害物體的技術裝備并實現產業化,加快推廣高效率脫硫脫硝、細顆粒煙粉塵減排技術裝備及產品的產業化。

    5.新型多功能節能環保綠色新型墻體材料及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發展重點

    圍繞建筑工業化、施工組合裝配化,重點發展高強、輕質、綠色、保溫、節能、防火、隔音、抗震、防水等功能融合的新型墻體材料和綠色建筑裝飾裝修材料。重點發展應用于復合夾芯墻板的超輕質泡沫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保溫結構一體化材料。加快發展輕質高強保溫的紙面石膏板等建筑用各種板材,引導發展低導熱高強度發泡陶瓷砌塊、利廢節能的輕質內隔墻板、外墻復合保溫板和帶裝飾面的裝配式等高質量的墻板,提升與推廣節能、利廢、高強的新型燒結墻體材料。

    發展適用于被動房極低能耗要求的高效絕熱材料、環保型防火隔離帶絕熱材料、自膨脹密封材料、防水透/隔氣材料,輕質自保溫夾芯復合墻體材料。

    (二)改造提升傳統建材產業,提高性能、提升功能、延伸產業鏈向高端發展

    1.由中國制造開始向中國創造邁進

    傳統建材產業絕大多數都是在引進國外技術裝備基礎上消化創新的,因此必須將其再次改造提升并開始向中國創造邁進。以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技術裝備的研發與達標,以及配套耐火材料及輔機研發與達標為代表的“兩個二代”的技術裝備研發成功,將標志著由中國制造開始向中國創造邁進。不僅要使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全面促進兩大產業向高端發展,而且帶動和推動全行業所有的建材產業都參照“兩個二代”的做法全面創新提升各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向國際領先對標。

    建筑陶瓷重點開發與提升連續球磨工藝技術、新型干法制粉工藝及成套裝備技術、節能高效多層輥道式干燥器、新型高效煤氣化(自)凈化技術裝備、陶瓷裝飾用噴墨印刷技術裝備、激光打印技術裝備并在全行業推廣;衛生陶瓷重點發展與推廣低壓快排水成型技術、高壓成型技術、以及具有自學習功能的注漿、修坯、裝窯、施釉機器人及3D增材打印技術等,“十三五”末主要技術裝備總體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提升與增加功能,擴展應用領域

    所有的傳統建材都要提升增加功能、擴展應用領域挖掘潛力,在量的增長需求減弱和即將飽和的背景下,都要創新提升、改變性能、增加功能、深加工、精加工、提升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拓展與擴大應用領域,實現新的增長和發展。

    水泥行業向海工、橋梁、道路、核電、油田、隱蔽工程等特種用途及綠色低碳方向發展,開發硅酸鹽基、硫酸鹽基及鋁酸鹽基等特種功能的高質量水泥。有條件的骨干水泥企業進一步延伸至建筑骨料、砂石骨料、預拌混凝土、水泥制品部件等相關領域,發展能源、交通等國家重大工程使用的高性能、綠色和多功能的混凝土。

    平板玻璃行業在提升原片質量的基礎上,發展汽車、飛機、高鐵、高檔建筑裝飾用高端玻璃;擴展與增加用于電子通訊領域的液晶玻璃、基板玻璃和太陽能玻璃;發展高端超薄、超白玻璃用于新能源、國防等特殊工程。推廣低輻射鍍膜(Low-E)、真空和中空玻璃、光伏玻璃。

    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發展與增加智能化、時尚化、個性化、特色文化融合的新產品。加快發展防靜電、耐磨、耐污、防滑、保溫、太陽能、抗菌等多功能型建筑陶瓷產品,發展薄型化、輕量化和智能化新型產品。

    墻體材料行業重點發展綠色建筑及裝配式建筑市場需求的節能、綠色、多功能新型墻體材料,新農村建設用新型建筑材料及保溫材料,外圍護結構保溫用材料以及巖棉、玻璃棉、玻化微珠保溫陶瓷板等A級防火保溫材料,發展輕質、高強、自保溫、部品化與組裝集成的建筑部件。

    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行業發展汽車輕量化、新能源汽車、高鐵和城鐵等交通領域需求的各種新型材料,發展高性能纖維和熱塑性復合新材料和制品。

    耐火材料行業以無鉻化為重點,助推建材窯爐產業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

    (三)拓展、延伸發展建材服務業,改變單靠產品制造業為支撐的發展模式

    1.發展建材服務業開辟新需求

    發展建材服務業,既是建材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又是行業發展業態的發展趨勢,更是充分發揮建材制造業優勢,挖掘自身潛力,開辟新需求,尋找新發展的必由之路。建材服務業的發展,既要根植于建材制造業,服務于建材制造業,進而推動與改變制造業的經營業態,使制造業拓展發展路徑和渠道;又要拓展與延伸至其他領域的服務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兩業并舉提速行業發展。建材服務業既要立足于服務建材制造業,為其增值為己增值,又要以集成、配套、組合建材相關的上下游的資源和商品,運用新型的電子商務模式等開展跨行業、跨領域的多業態、多層次的各種服務,進而提升行業附加值、增加經濟實力。

    2.發展建材服務業的原則

    堅持建材制造業和建材服務業“兩業并舉”的發展方針,在建材工業的發展規劃、投資立項、行業統計報表、經濟分析、結構調整導向及“走出去”等發展統計與經營指標中,都要將建材制造加工業和建材服務業兩業統一部署,一并發展,使建材行業產品制造加工單軌運行變為雙軌運行而提速發展。

    堅持把發展建材服務業作為建材行業轉變發展方式、轉型升級、調整結構、穩增長、提高經濟效益的新的動力與支撐;作為建材工業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挖掘潛能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主要舉措,由此拓展延伸發展領域,創造新的需求,獲得新的發展。

    堅持發展建材服務業與促進制造業升級相結合。既要服務于制造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又要運用智能化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改變與提升建材制造業的制造、管理、控制與運行方式,進而提升建材行業整體素質。

    3.建材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建材服務業要以建材加工業的需求和轉型升級為導向,構成與形成不同所有制、綜合與專業相結合、服務鏈條可長可短、服務內容功能各異的建材服務業體系。

    逐步形成以組織科技力量對行業發展瓶頸組織攻關,用新標準淘汰落后產能的科技標準服務系列;形成生產資源配置,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產品銷售和相對固定的貿易流通模式,建成集成配套并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智能化的流通貿易服務系列;形成設計、裝備、設施、安裝、試運與生產管理的建設、生產服務系列;形成提供節能減排政策、技術、裝備設施和現場試運行等節能減排系統服務系列;形成建立綠色標識評價和以評價、檢測、分析、咨詢為主要內容的認證服務系列;形成以提高各產業人員的技能和各類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為主的人才培訓服務系列;形成“走出去”服務系列,達到增加服務功能,擴展經營領域,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

    “十三五”期間構建并形成涵蓋建材生產經營、貿易流通、工程建設、節能減排等多領域服務的服務體系,形成億元以上產值的企業不少于100家,10億元以上產值的企業不少于50家,30億元以上產值的企業不少于30家(扣除加工制造業務);建成10個以上具有較強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建材服務業集聚區;建成10個以上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服務產業鏈,初步形成特色鮮明、門類齊全、支撐有力、協調配套的建材服務業體系。

    (四)加快技術裝備的創新提升和智能化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1.創新提升裝備制造水平

    實施《中國制造2025》,提升技術裝備和智能化制造水平,是建材工業新的提升與新的發展的又一個支撐亮點。中國建材工業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正是在裝備制造和智能化技術及節能減排方面存在差距。打造2025中國制造升級版,既是提升裝備和提升整個建材制造業水平的需要,更是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差距的關鍵所在。要組織并集全行業智慧與力量,從基礎理論研究與原理邏輯研究出發,用科學數據和科學模擬分析的方法找出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及主要原因,從而明確2025升級版的發展目標和攻關目標。要緊緊圍繞現有的主要產業的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組織對關鍵技術攻關,使之突破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要組織裝備研發和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對目前正在使用的技術裝備的薄弱環節和瓶頸進行攻關,進而促進現有裝備普遍更新換代,全面提高制造能力和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實現綠色制造。

    2.推進裝備技術和智能化制造技術融合發展

    推進建材裝備制造提升和生產過程中工業機器人的研究應用,在礦山、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墻體材料、玻纖等行業生產制造過程中以解決勞動力密集、勞動強度大、生產環境條件差、勞動生產率低為目標,推動工業機器人及其核心智能測控裝置等全面應用。

    推進專用裝備與信息技術相互滲透融合,深化智能感知、知識挖掘、工藝優化、在線仿真、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術與裝備的集成組合,促進裝備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一體發展。推進自動化成套裝備、數字化車間、智能傳感器、嵌入式系統、智能儀器儀表、在線檢測設備相互融合,全面提高精準制造和敏捷制造能力。到2020年,研究設計單位數字化研發與設計工具和儀器設備普及率達到65%以上。

    3.推進互聯網與建材工業生產經營和貿易流通的深度融合,實行全方位的智能化運行

    推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普及與應用,發展推進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經營模式,建設云服務平臺和大數據平臺。積極更換與采用寬帶技術,提高寬帶普及率和使用率;拓展與提升網站功能,連接企業與市場,開展網站之間功能連接與信息聯網,開辟數據應用系統。

    推進對工藝流程、產品質量、物耗、能耗、物流、成本管理和標準等實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整體提升企業生產控制水平和運營效益。

    (五)加快節能減排達標步伐,積極推進綠色建材生產與使用

    加快節能減排達標步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建材行業成為凈化、美化環境,實現清潔生產是行業進步發展的標志與象征。堅持低碳低排放和可循環發展,推進綠色建材的生產與使用,是整體提升發展水平和實現持久發展的根基。加快節能減排全面達標,既要立足于用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對傳統建材裝備與設施進行改造與更新換代,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又要立足于開發新興產業、增加新產品,提高附加值,大幅降低萬元產值能耗和大幅度削減污染與排放為目標。

    1.加快傳統建材產業工藝技術裝備的創新與改造升級,促進節能減排,實現清潔生產

    加快實施以節能減排達標為主要目標的傳統建材的技術改造升級,推廣新一代先進工藝、裝備和新一代系統的節能減排技術裝備與設施,尤其要推廣適用于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的能源梯級利用、窯爐煙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裝備,到2020年,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主要產業的大中型企業全面實現達標。

    2.堅持可循環發展,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積極在城市及周邊推廣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及其他有害工業廢棄物;推廣利用大型燒結磚隧道窯安全處置城市污泥、廢渣與其它原料配合生產燒結空心磚、自保溫燒結砌塊,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積極推廣城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業化、經營規模化。在大中型城市選擇建設年處理100萬噸及以上規模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線,并配套建設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品生產線,推進城市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積極推廣利用城市建筑垃圾生產裝配式復合建筑墻板、加氣混凝土、自保溫輕質高強混凝土砌塊等系列產品。

    在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粉煤灰、煤矸石、礦渣、鋼渣、工業副產石膏、電石渣等在水泥和墻體材料生產中的綜合利用,開展赤泥、磷石膏等利用難度較大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實現產業化。推進水泥窯利用可燃廢棄物替代化石燃料,以及農作物秸稈及木/竹材料等農林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提高非金屬礦山的采礦回收率,推進非金屬礦尾礦的綜合利用。

    3.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綠色建材產品的生產和使用

    發展綠色建材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又是行業進步的既定目標。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使建材產品制備加工過程節省能源資源、低碳排放并且質量好、壽命長并可再循環利用。要以城鄉建設需求為牽引,以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為目的,對新發展的產品必須用綠色標準和標識為標志規范其發展;對已有產品達不到綠色標準標識的,按標準將其改造提升,促其達標。要加大綠色建材生產與使用的技術研發,積極推動綠色建材品種的拓展,使綠色建材從產品性能、品質及可選性等方面滿足綠色建筑的發展需要。“十三五”期間,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重達到30%以上,試點示范工程綠色應用比例達到70%以上,現有建筑改造應用比例達到80%,進而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建材工業進步發展的步伐。

    (六)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國際市場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既是提高我國建材行業國際競爭力的必須,又是促進國際產能合作背景下開辟新的發展渠道的創新之舉。

    1.發揮我國建材業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

    我國建材工業在國際上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大的市場優勢,這是幾十年來形成與積累的財富,必須充分發揮。要改變建材生產能力和經營主要在國內的格局,加快在國外形成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這是建材工業發展的新的時代特征。組織與引導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機械裝備、新型墻體材料與裝備、玻璃纖維及制品業、地勘與非金屬礦物業等產業率先在國外投資與經營。鼓勵與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獨立或抱團到國外發展綜合性或專業性的產業園區,實現產業上下游配套并協同發展,拉長產能合作產業鏈,擴大產能合作集聚區。進而提升我國國際經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十三五”期間,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建設2~3個集約化、綠色化、功能完善的建材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園區并投入運營。

    繼續發揮我國水泥、浮法玻璃等成套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擴大技術裝備和工程服務貿易輸出;增加玻纖及制品、復合材料、高端非金屬礦功能材料及制品、特種陶瓷、人工晶體等高端建材產品貿易出口;擴展工程技術咨詢、工程服務、標準服務、知識產權合作、服務貿易等全方位覆蓋。到2020年,高端建材產品和軟件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50%以上。

    積極開展“工程承包+融資+運營”等多種方式的合作,有條件的項目鼓勵采用建設-經營-移交(BOT)、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到2020年,在10個以上國家和地區重點建設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新型墻體材料、玻璃纖維等國際合作項目達40個以上。

    2.為“一帶一路”國際重點項目提供建設與建材產品

    圍繞亞洲公路網、泛亞鐵路網建設、高鐵及配套設施建設、港口建設、油氣管道、跨界橋梁、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光纜傳輸系統等國際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配套建設優質建材發展項目,滿足項目建設對建筑材料及制品的需求。

    在“一帶一路”大通道沿線的中心城市建設建材園區,以園區為平臺,引進國內有優勢的建材企業開發園區建設,引進工程總包及制造服務業企業形成為園區配套,為沿線中心城市的建設提供投資、材料、以及工程技術等多種服務。

    3.積極推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積極組織和參與國際間的各種學術交流與經貿合作,主動組織與搭建國際間有影響力的各種行業活動,主動參與或發起國際間的各種自發組織,主動與國際標準對標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積極舉辦各種論壇峰會,參與和舉辦世界級的各種產品、技術展覽會、交流會,組織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經貿合作和各類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中國建材行業在國際的地位與影響力,進而在提升國際競爭力。

    五、重點推進實施的工程

    (一)著力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為主的補短板工程

    以建筑、交通、能源、電子、軍工、化工等產業發展需求為牽引,瞄準發展目標組織不同層次的攻關,尤其要突破新興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和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瓶頸,著力研發一批技術含量高、有代表性、成長性好、有帶動性的新興產業;拓展與轉化一批現有規模小的新興產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提升與增加改變功能和用途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市場有需求的新興產業,使建材新興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和占建材總量比例三個方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二)著力推進“去產能”淘汰落后減少低端產品工程

    以嚴禁水泥、平板玻璃雷同技術新建項目,遏制盲目新增產能,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化解過剩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為目標,嚴格執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禁止新建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產線,堅決按質量、能耗、環保、安全標準淘汰5億噸水泥、2億重量箱平板玻璃,嚴格生產許可證發放,停止生產32.5標號復合硅酸鹽水泥。爭取獲得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的支持,建立“去產能”專項資金,用于補貼淘汰落后產能,開展行業自律,引導落后產能退出市場,使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合理水平,行業經濟效益回升與提高。

    (三)著力提升裝備制造和提升“兩個二代”工程

    制定2025中國建材技術裝備創新提升規劃,明確提升、達到跨越的技術目標并認真組織攻關實施。以正在攻堅的“兩個二代”技術裝備創新研發與達標為牽引,實現水泥和平板玻璃技術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進而參照“兩個二代”推動各產業分別提出技術裝備研發的目標和達標的指標,全面促進建材各產業的技術裝備創新與提升。到2020年,水泥、平板玻璃有60%的生產線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四)著力發展建材服務業拓展延伸服務工程

    以拓展與促進建材產品制造與建材服務業共同發展為目標,從形成并建立建材服務產業鏈出發又跨越建材領域,全面推進與拓展延伸服務領域,形成不同領域、不同所有制、不同經營服務模式、不同規模的建材服務業,使建材行業增加新的發展支撐。

    (五)著力實施節能減排達標和綠色建材生產、使用工程

    全面推進建材各產業制定五年節能減排達標進程表和年度進度表,其中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三大產業“十三五”率先達標。制定與實施綠色建材生產使用行動方案,從原料選用、產品加工過程到建筑使用都按可循環、低碳與綠色達標加以引導與推進;培育與建設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100個;“十三五”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應用比例達到30%以上;開發低能耗新產品以降低能耗和排放;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廢棄物、污泥和綜合利用水、氣、粉、塵減少各種污染與排放,使綠色建材生產成為新的發展業態。

    (六)著力推動兼并重組減少企業數量,推進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工程

    致力加大推動兼并重組政策的制定增加工作力度,以改變建材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眾多企業效益差和行業集中度低、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及勞動生產率低的落后局面,致力減少各產業的企業數量,增加各產業前十名企業銷售收入的集中度,作為推動和調整行業組織結構的主要任務。“十三五”末,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衛生陶瓷三大產業率先減少四分之一數量的企業,三大產業的集中度分別達到80%、80%和50%,推進各主要產業一批骨干企業的形成。致力于有利兼并重組的優惠、補貼政策的出臺與實施,創立基金補貼、碳交易、退出補貼等機制。用好用足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鼓勵優勢企業帶頭兼并與收購企業。從總體上提升建材行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

    結束語

    “十三五”是中國建材工業發展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幾十年來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都要在“十三五”破題、破冰,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能否取得突破與落地在“十三五”必須有揭曉,距離創新提升、超越引領世界建材工業的目標從時間上越來越近,“十三五”將是戰略征程途中邁上新臺階、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十三五”既是矛盾、困難、問題最突出的一個五年規劃期,又是轉機、機會與突破點露頭最多的一個時期,可以說建材工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完成與實施“十三五”規劃,要將規劃具體分解為各個產業、各個領域、各個時間段的任務,并賦予各個目標強有力的措施。除了發展的六個重點和六大工程必須組織實施并取得必要的成效外,我們一定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的改革,以推進去產能、補短板,實現行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我們一定要著力做好政策的制定與爭取更多優惠政策的出臺,以政策作為解決“去產能”瓶頸、發展新興產業瓶頸、兼并重組瓶頸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抓手,充分發揮各自崗位的作用,把制定與轉換政策作為最根本的任務。我們還一定要著力做好市場需求和增加建材生產與使用這篇大文章,增加發展的融合度,借助市場和國內外用戶的力量,完成建材工業“十三五”的發展目標。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網絡轉載
  
中國磚瓦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磚瓦網szmsgy.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中國磚瓦網szmsgy.com"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磚瓦網szmsgy.com"。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我來說兩句
用戶: 匿名發出
密碼: 注冊新用戶
留言: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中國磚瓦網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您在中國磚瓦網發表的作品,中國磚瓦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會員說明 || 廣告服務 || 網絡服務 || 友情連接 || 聯系方式

服務電話:0571-85871590 服務QQ:歡迎使用在線服務! 1064356210 意見或建議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網站: 中國建材網 中國水泥網 cement 中國水泥網人才頻道 中國水泥論壇 中國石材網 中國陶瓷網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中國絕熱隔音材料網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ICP證:浙B2-20040232 京ICP備2020036720號-1 法律顧問:哲鼎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