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溫馨的避風港,住房的舒適和安全與老百姓息息相關。近年來,市住建局在工程建設標準領域先試先行,組織有關單位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節能減排、建筑工業化(裝配式建筑)、地基基礎、工程造價、施工操作等工程建設若干關鍵系列標準規范,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專項領域工程建設技術規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發布工程建設技術規范68部,其中有關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13部。這些技術規范的制定充分考慮深圳地區的經濟、技術、氣候、環境、操作工藝特點,吸收和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和地區的標準經驗,初步建立了工程建設領域適應深圳發展要求的“深圳標準”體系,為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推進“深圳建造”,提升整個城市建筑發展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建筑綠色低碳發展成為深圳亮麗的名片
在如今的都市生活中,人們越來越崇尚綠色的生活,渴望在都市的鋼筋水泥中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城市中的人們無論是上班工作還是居家生活,大多數時間都要呆在建筑物里,都希望在有舒適的亮度、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優、省電、節水,可降低生活成本的綠色低碳環境中工作或生活,這樣的建筑就是我們所稱的綠色建筑。
其實早在2005年,深圳就誕生了中國第一棟嚴格現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泰格公寓”,獲得了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LEED銀級認證,被美國《新聞周刊》譽為“中國第一棟綠色商用建筑”,在探索綠色建筑的道路上,深圳率先出臺了全國首部建筑節能法規,開啟了深圳建筑節能發展的新時代,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深化,出臺了國內首部關于綠色建筑政府規章和地方標準,深圳從實踐中來,更是把實踐中吸納的經驗集結成標準,助力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深圳被譽為全國“綠色先鋒”城市,正得力于她這種敢為天下先并貫穿始終的對于建筑與城市的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
2006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發布,《深圳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深圳市實施細則》、《深圳市建筑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范》等節能規范配套實施為綠色建筑發展夯實基礎。2009年,我市發布了首部綠色建筑相關的地方標準《綠色建筑評價規范》(SZJG30-2009)。2013年,首部綠色建筑政府規章《深圳市綠色建筑促進辦法》發布,并配套實施《深圳市綠色建筑設計組合建議方案》、《深圳市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審查要點(試行)》、《深圳市綠色建筑施工圖設計審查要點(試行)》等技術規范,綠色建筑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同時我市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并重,陸續出臺《深圳市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設計與實施方案審查要點》、《深圳市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能效測評技術導則(試行)》等技術規范,很好地指導了我市既有建筑節能發展,多管齊下極大提升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筑品質。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新建節能建筑面積超過1.4億平方米,已完成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累計超過20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建設總規模超過6000萬平方米,累計有688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45個項目獲國家或深圳市最高等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13個項目獲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建有10個綠色生態園區,是目前國內綠色建筑建設規模、建設密度最大和獲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綠色建筑創新獎項目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時,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南海意庫、國貿大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寶安區委區政府辦公樓等一批項目通過節能改造,有效增強了建筑性能及節能效果,良好的自然通風環境和熱舒適性為人們提供了更宜人的工作和居住環境。
大力推動建筑廢棄物減排和綜合利用
不斷增加的建筑廢棄物對于寸土寸金且天然建材資源緊缺的大城市,既是難題更是機會。按照傳統的處理模式,建筑廢棄物直接填埋,不僅浪費材料資源,也占用土地資源。而通過對建筑廢棄物再加工,就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同時又節省了土地空間。我市走出了減量化、資源化、綠色化的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的新途徑。
2009年,深圳率先頒布了全國首部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方面的地方法規——《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條例》,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隨后,我市陸續發布了全國首部《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技術規范》、《深圳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品技術規范》等技術規范,對建筑廢棄物的分類、建筑廢棄物的排放量定額、建筑廢棄物設計與施工減排、建筑廢棄物建材產品等技術內容進行了要求。建筑廢棄物經分類加工,變成了城市建設需要的綠色建材。
經過幾年的發展,深圳已形成固定設施和移動設施雙處理模式。對于工程作業面小的拆除項目,建筑廢棄物外運由固定設施集中處理,對于工程作業面大的城市更新拆除項目,建筑廢物由場內移動設施處理、加工,形成骨料、生態磚等建筑原材料回用于項目建設,實現“零排放”。南科大、鹿丹村、南山建工村等項目就是采取了第二種模式,其中“南方科技大學拆遷區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還通過了住建部科學計劃項目驗收,以此為載體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14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截至目前,全市綜合利用企業累計處理建筑廢棄物超過3400萬噸,取得了良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
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住房保障安居工程
住房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一項民生工程,住房保障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老百姓需要的是安全、經濟、實用、綠色、宜居的住房,如何實現這些功能性要求,離不開專項標準的技術支撐。
2012年,我市發布實施全國首套保障住房相關標準《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試行)》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戶內裝飾裝修設計指引(試行)》,確定了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積、戶型、布局、室內外配套設施、裝修等重要技術指標要求,確保了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既符合安全、環保和節能要求,也符合勘察、設計、施工相關技術規范,為大力推進我市人才安居工程,規范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隨后,在建筑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大形勢下,陸續出臺了《保障性住房標準設計圖集》、《人才住房戶型面積和戶內裝飾裝修設計指引》等系列標準,建成全國首個大面積應用工業化(裝配式建筑)技術建造的住宅-龍悅居三期保障房項目,有效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和質量,“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供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1萬套,覆蓋約33萬人;計劃“十三五”期間新安排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萬套,供應35萬套。
綠色宜居是世界課題、中國目標,也是深圳的不懈追求,是建筑和城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體現,是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是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著力點,也是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的重要內容。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業界和市民的共同推動下,繼續在建筑領域推進新型工業化、綠色化、信息化和精細化,以“深圳建造”為核心,大力開展建造方式創新,堅持發展深圳質量、深圳標準,率先推動建筑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工程質量和建造品質,實現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民生幸福城市的有機融合和深度契合,促進“美麗深圳”的永續發展。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