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潘智生已經利用建筑廢棄物做了十多年“環保磚”。這種已在香港應用的磚塊可以將汽車尾氣排放的氮氧化物轉變成非氮氧化物,改善空氣污染。
“環保磚”是潘智生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之一。他的研究團隊與深圳大學合作的“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關鍵技術及其規模化應用”項目近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潘智生及其團隊成員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團隊未來的目標是將由建筑廢棄物轉化的骨料性能提升到和一般天然建筑骨料差不多的程度。
潘智生說,“環保磚”已經做到第三代。第一代全是用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做成,第二代用再生骨料加上玻璃,第三代在此基礎上使用了光催化酶,利用光能轉化氮氧化物。
團隊研究員郭明志表示,最早兩代的“環保磚”是單從減少建筑垃圾的角度思考,后來就想做到同時也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使用光催化酶后,空氣中的氮氧化物最后可轉為無害的硝酸,下雨就可以把這種降解產物給沖刷掉。在實驗室的理想狀態下可達到約30%的降解,實際環境中預計的數字為5%到10%。
潘智生表示,這種“環保磚”的工藝和技術得到認同,香港有商業廠家生產這樣的建筑產品,目前已在香港廣泛應用,相信這次獲獎可以提升環保磚在內地的應用速度。
專注于利用廢棄物制備零碳材料的研究員玄東興表示,香港有很多建筑廢棄物,一種是廢棄骨料,另一種是混泥土攪拌站沉淀池的泥漿,團隊由泥漿制備的零碳材料將來或可取代水泥,并且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效應的作用。
如何提升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的性能是潘智生長久以來專注的問題,他最終找到一種在常壓下通過二氧化碳來改善性能的方法。“這是比較幸運的。”潘智生表示,過程中的難處在于弄明白當中的運作機理,知道它能夠改善,但為什么改善,在怎樣的條件下去改善都需要去研究。
游說他人相信建筑廢棄物可以做建筑材料是另一難處。潘智生表示,很多人對廢的混泥土、廢的玻璃能做建筑材料持有懷疑,有時需要向工程師、政府、企業做示范工程,令其相信產品滿足要求,再去游說他們使用環保產品,這當中堅持必不可少。
潘智生期望,團隊的再生骨料未來可以應用到結構混泥土中。磚是非結構的,磚為一般工程師所接受,但是用到結構混泥土里面,要求會有所提高。結構混泥土講究安全,用垃圾做結構混泥土,在理念上是有難度,但他相信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