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召開的推進建材服務業創新發展大會和喬龍德會長的重要講話在全行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得到了全行業的認同。全行業認真落實會議精神和喬龍德會長的重要講話,近日,記者就創新發展建材服務業,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高度融合等問題,采訪了中國建材聯合會秘書長孫向遠。
記者:在推進建材服務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喬龍德會長明確提出“要把發展建材服務業作為建材行業結構調整、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您是怎樣看待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的?
孫向遠:聯合會召開的推進建材服務業創新發展大會和喬龍德會長的重要講話,第一次在全行業明確提出要系統地推進建材服務業的創新發展,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適應歷史進步與時代發展的舉措,是建材行業適應事物發展客觀規律要求的反映,為我國建材工業這一傳統的制造產業指明了新發展的方向和途徑,體現了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和歷史使命,對于促進建材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改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雖然是世界制造業的第一大國,但我們還不是制造強國。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中,轉型升級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的核心。近年來,我國建材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四個攻堅戰、兩個加快”對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建材行業的轉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行業去產能、淘汰落后的方向和政策進一步清晰和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有了一定的突破;行業經濟效益嚴重下滑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建材行業補短板、發展新興產業、向中高端產業方向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力度越來越大;建材主要產業的技術、裝備創新提升,取得了跨越式的歷史進步;全行業在發展方式上,由單一型開始轉向復合型、延伸型、鏈條型,形成了新的發展業態;全行業對綠色生態文明的認識不斷提高,并視為生存發展的根基;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建材行業也邁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從總體看,我國的建材行業的發展不僅有了十分明確的方向,而且有了新的路徑和支撐。通過學習這次大會精神,特別是喬龍德會長的重要講話,給全行業帶來了一個新的啟示,就是要我們去認真的思考,在產業結構“轉型”的同時,我們行業的“升級”要定位在什么方向。誠然,我們需要破除慣性的思維,以跨界的視野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從而找到新的成長方向;我們需要突破市場的壁壘,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我們需要不斷創新,向中高端產品發展。但是,正如喬龍德會長在報告中指的“在這樣的大格局中,建材服務業仍是發展的短板。”我想,創新發展建材服務業是進一步明確行業“升級”定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是我們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指南。當前,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高度融合,制造業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已經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我們的企業不能只是賣產品,更要賣服務,服務也是產品的延伸,我們要形成與制造業相關聯的“技術+管理+服務”的模式,形成一條連接市場最終客戶、連接制造業內部的各部門、連接上下游各方面的實時協同的供應鏈,最大限度地提升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
當前,建材行業作為傳統的制造業,正面臨前所未遇的挑戰。同樣,我們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要找準創新發展服務型制造業的著力點,加快制造業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的轉變,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培育產業融合發展的觀念,構建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政策體系;二是要強化兩化融合發展的觀念,提高行業在信息應用系統中方案設計、開發、綜合集成的能力;三是要樹立產業生態系統觀念,加強制造業服務平臺建設,重構原有的產業價值鏈條;四是樹立客戶至上的觀念,找準重點突破的領域和模式。使發展建材服務業成為建材行業結構調整、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
記者:您剛才講到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是否能夠談一下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
孫向遠:制造業與服務業高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是產業結構升級的產物。當社會步入以信息化、知識化為主要特征的中后期工業化社會以后,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不再是簡單的分工關系。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表現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撐、相互協調、共同發展。這種融合發展與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結構完全不同,是一種建立在分工深化基礎上的,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體現了產業結構的動態化和合理化過程。促使了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轉型升級,實現了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交叉、滲透和重組,在真正意義上體現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高度融合。我國目前正處于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單一地發展制造業或者服務業都不可取,這樣既會動搖了國內實體經濟基礎,也削弱了其國際競爭力。我們既要繼續筑牢制造業的基礎,也要保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良好勢頭,采取適合我國國情的、務實的產業發展戰略,堅持走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道路,要深刻把握產業融合已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實現“工業服務化、服務產品化”。
推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與互動發展,基本途徑是在制造業中注入更多更高質量的服務元素,既可以為服務業發展贏得更大市場空間,又可為制造業升級提供有力的支撐,實現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雙贏。喬龍德會長明確指出,“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是新發展理念在推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具體體現,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為傳統產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和途徑。”從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趨勢來看,我理解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制造業服務化與服務業制造化相向發展成為產業特征。從制造業來講,其企業經營呈現服務化趨勢。在工業品的附加值構成中,制造加工環節的占比會越來越低,而研發、設計、物流等服務環節的占比將越來越高。許多制造企業的主營業務、管理模式、贏利來源等都在向服務業延伸。從服務業來講,一方面正在加強向制造業的滲透,不斷增加為制造業的服務,金融、物流、研發等服務部門都在以制造業為主要市場。另一方面是服務企業的產業鏈也在逐步向制造業延伸,憑借其技術、管理、銷售渠道等優勢,全面嵌入制造企業,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制造業服務化與服務業制造化的相向發展,使得產業價值鏈重構為一條既包含制造業價值鏈的增值環節,又包含服務業價值鏈的增值環節的融合型產業價值鏈,與原有單純的服務業價值鏈和制造業價值鏈相比,具有更廣闊的利潤空間和增長潛力,在產業層次上表現出明顯的結構升級效應。
二是形成了集聚化、配套化的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聚不僅是制造業、服務業發展的共同特征,也是兩個產業融合的主要組織形式和空間融合、區域融合的實現形式。目前,各類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都成為了兩個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在制造業集群中,活躍著各類為之服務的研發、物流、金融、產品認證、知識產權等生產性服務機構,為生產企業提供各類配套服務,構成了服務支撐體系,推動了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這種集聚化、配套化的產業組織形態,不僅能夠使制造商和服務商共享基礎設施、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同時大大降低了雙方的信息成本、生產成本、服務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了雙方的市場機會,促進了雙方的合作交流,實現了規模經濟效益的共享。尤其是為生產性服務企業提供了市場機會,使服務經濟更好地體現在實體經濟中,帶動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三是全產業鏈發展成為利潤增長的新模式。隨著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度的不斷提高,新技術、新業態、新的管理模式也不斷涌現,產業分工更加細化,所形成的價值鏈過程開始分解、整合與重構。產品處于生產制造環節的時間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時間處于研發、采購、儲存、運營、銷售、售后服務等階段,產業鏈條更多集中在生產性服務環節,這些服務業的效率、增值空間、利潤空間對全產業鏈的影響很大,成為決定全產業價值增值、利潤來源的主要因素,也成為全產業控制力的決定因素。
四是信息技術成為新的技術載體。信息技術是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助推劑,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制造、創新設計等革命性的制造方式;電商、網購、網銀等新的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推動了產業融合的不斷深化、范圍的不斷拓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
記者:能否談一下您對建材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發展的方向的認識?
孫向遠:建材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發展的方向,我想概括為兩句話,一是給行業做加法;二是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服務業。
關于給行業做加法。產能過剩是現在大家都在關注問題,但我們是一種什么樣的產能過剩呢?我想,我們仍是一個高質量有效供給嚴重不足的國家。企業大量生產的東西,很多不是百姓需要的,不是有效供給。一方面是同質性的、低水平生產能力的大量過剩,另一方面是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高水平的供給能力不足。為什么人們要到日本買馬桶蓋,到德國買菜刀?原因就在此。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進程中,建材行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去產能”,也就是給行業做“減法”,把過剩的、落后的產能通過政策與機制,使其退出市場。同時,我們也要給行業做“加法”,這個“加法”就是“補短板”。喬龍德會長明確指出,“建材服務業仍是我們發展的短板。”近兩年,聯合會先后印發的《加快與拓展建材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加快與推進建材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建材行業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導向和支撐,這次大會喬龍德會長又明確了發展建材服務業的九個方面,規劃出一條“制造業+服務業”兩業并舉的“加法”新路,在全行業形成了發展建材服務業的正確導向。
大力發展建材服務業,給行業做“加法”,是建材行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推進建材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建材服務業的根基在建材制造業,建材服務業的發展要想立足和有助于促進建材行業整體效益的提升,就需要注重創新,注重發展,構筑建材服務產業鏈,進而推進建材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相互融合,形成兩業并舉的發展格局,以破解行業面臨的發展矛盾,促進業態的新升級。喬龍德會長在報告中指出:建材服務業的發展還屬于起步階段,從認識到業態模式和發展途徑總體上都還跟不上時代進步和發展的需要,也影響著建材行業新的發展。并深刻剖析了其原因:觀念滯后,對建材服務業的定位、認識、作用仍有偏見;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以及進入市場經濟之后建材制造業和服務業相分割的經營體制仍然影響著建材服務業的發展;缺乏體制支撐和缺乏連接的產業鏈,“制造業+服務業”的鏈條短,沒能形成規模優勢;嚴重缺乏開拓市場與組合資源的人才,建材服務業轉型發展受人才制約。我們一定要攻克這些難點,加速建材服務業的創新、發展,給建材工業做好“加法”。
關于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服務業。我們要認識到,當代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深刻背景就是產業融合,特別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將導致新型業態的快速形成,不論是制造業的服務化,還是服務型制造業,都是商業模式的變革。對我國來講,實體經濟、制造業永遠是基礎,問題不是要不要做實體經濟、要不要做制造業的問題,而是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馬云在烏鎮互聯網大會的演講中講了這樣一段話,“實體經濟不是制造業,重要的部分是服務業。制造業和服務業也是硬幣的兩面。制造業的趨勢是人工智能,之后不會解決就業。首先要大力發展社會服務業。美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舊制造業越來越高端。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服務業,就像海底撈。BAT是制造業,制造大量數據。我們要辯證地思考。”這段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產業轉型升級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提質增效、加強管理,很多原有的東西要變革甚至放棄。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突出的問題是要把握住轉型升級的方向。我們的制造業企業要突破原有的生產、服務和盈利模式,建立產業生態系統,通過“互聯網+制造”,把智能制造、網絡化服務、增值服務、平臺型經濟發展起來,把新型生態系統做起來,要在制造業之外尋找制造業的突破,要在企業圍墻之外尋找企業的突破。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建材服務業,是建材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我們不能把制造業和服務業、傳統經濟和新興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對立起來,但也不是在原有技術路線和發展框架下進行升級,而是基于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產業轉型和升級,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主要依靠引進先進技術、實現了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今天我們到了必須依靠創新才能驅動發展的階段,相信在產業不斷融合,效益不斷提升的趨勢下,創新發展建材服務也一定會發揮堅不可摧的力量,引領建材行業邁上新的征程。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