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謠言有點多。
8月初,陜西省西咸新區數十家商混站和預拌砂漿站被要求關停搬遷,他們向媒體和生態環境部反映“被環保一刀切”,然而出示的證明是規劃建筑局對違法建設的拆除告知書。知情人透露,這些企業被取締并非因為“環保”,而是用地、規劃、安全生產手續不全。直接導火索則是兩起安全事故,共致死五人。
同被報道的,還有因被貼上封條而“走紅”的西安灶臺,封條落款“西安市臨潼區西泉街道辦事處”,引起了不小的輿論轟動。然而,事實的真相是:這張封條來自轄區整治“散亂污”企業時查封的排污企業機器設備,有人把它揭下來,貼在了自家的灶臺上,意圖給環保督查抹黑。
一些地方官員擔心,在環保督查的重重壓力之下,會不會有別有用心的企業再制造類似的謠言,畢竟,那些不了解真相的網民,情緒太容易被煽動了。
近年來,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極大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也有力督促了各級政府履職盡責,推動了一大批老大難問題徹底解決。正因為環保督查有著強大的威懾力,當前一些地方借力環保督查,舉一反三,進一步排查相關環境污染難題,齊心協力“啃硬骨頭”,全面落實整改措施。這樣的借力,是對環保督查的拓展與深化,對污染治理亦有裨益。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在借力環保督查時,動起了歪腦筋,扯大旗作虎皮,搭環保督查的“順風車”,干一些與“治污”無關的事。
比如,有的地方為了壓減耗能,完成降耗年度考核指標,竟以環保督查名義對企業全面實施停產限產。再比如,對于家庭式的制衣作坊、饃饃店等,其本身并沒有多少污染,可有些地方竟拿環保督查做擋箭牌,解決消防安全、私搭亂建等問題。還比如,有的地方遇到拆遷難題,竟將其列為環保督查整改內容,殊不知,兩者距離十萬八千里。
環保督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治污上。在污染面前,環保部門不退步、不讓步,但也絕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刀切,而是按照整治提升與依法關停的方式,落實整改措施。對于確實無法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根本不具備整治提升條件的,勢必會“切一刀”,但這與社會上流傳的“環保一刀切”的說法截然不同。“環保一刀切”,很多時候源于個別地區以環保督查為幌子,其實打著騰挪土地指標等其他小算盤,是名副其實的蠻干。
那些制造謠言的人,其心可誅,不難推測,他們是想制造環保督查影響民生、野蠻執法的假象,挑起公眾對環保工作的不滿情緒,破壞當前整個社會齊心協力、共同治污的大好局面,也許也是為自己的環境違法行為張目。
西安周至縣一家企業大門封條用膠帶粘住了,但膠帶有明顯反復使用的痕跡。當地居民反應,該企業每天夜里都會撕掉封條開工。
環保督查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重要措施。為了防止個別地區把“好經念歪了”,把環保督查“帶到溝里”,筆者認為要把握好兩方面。
一方面,督查要強化甄別意識。無論是屬地提供的檢查對象清單還是整改方案,參加環保督查的人員要嚴查所涉及的問題是否與污染相關。與污染不相關的,堅決不接手,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讓人覺得環保督查無所不能,越權越職,從而被他人利用了卻還要替他人背鍋。
另一方面,整改要堅持治污為本。徹底解決污染問題是環保督查的關鍵所在,因此各地基層政府或環保部門在整改中要始終把污染治理作為主線。對于污染問題不明顯,反而其他方面問題突出的,則不能歸為環保督查整改范疇。環保督查整改不能大包大攬,這不僅極易給群眾造成誤解,對環保部門形象也將有所損害。
為幫助水泥企業應對能效與環保升級,加速水泥行業升級步伐,中國水泥網將于2018年10月18-19日在浙江金華舉行“2018第六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本次大會以“深度節能 智能智造 超低排放”為主題,誠邀政府主管領導、技術專家、科研單位等共聚一堂,就水泥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展開交流探討,共同開拓行業綠色未來。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