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開辦企業便利化系列改革后,“東莞速度”再度提速。近日,廣東省東莞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召開,介紹了東莞市打造珠三角最快最好的建設工程審批管理服務的最新進展。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東莞市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涉及的辦理事項,已經從162項精簡為60項,壓減了63%;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的審批時限最快壓減至26個工作日,壓減了71%。
改革進展
事項、時間分別壓縮60%、70%以上
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也直接關系到企業投資成本和能否搶占市場商機。今年,東莞被列為全省開展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專項改革的三個試點城市之一。
8月2日,《東莞市優化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實施辦法》及配套文件印發實施,標志著東莞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按照該方案,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將建設工程項目辦理事項和全流程審批時間,雙雙減少50%以上。
市發改局副局長肖必良介紹,通過一系列精簡壓縮,目前東莞已超額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在精簡審批事項上,此前,企業投資建設工程項目涉及的辦理事項共162項,經取消合并優化調整后,精簡為60項,壓縮63%。
在大幅壓減審批時間上,企業投資項目,從取得土地到取得施工許可的政府審批時限最快壓減至26個工作日,壓減超過70%。此外,企業投資項目的備案類事項可當天辦理;程序性審查事項和告知承諾辦理事項一個工作日內辦理;其他審批事項,辦理時間一律壓縮到法定時間的30%。
接下來,東莞將重點做好“六個一”配套措施,包括一套辦事指南、一個辦事大廳、一個網上審批服務平臺、一塊標準地、一批改革試點項目、一批監管措施等。
報建審批時限
壓縮了34個工作日
事項、時間到底如何壓縮?從報建審批改革可見一斑。
市住建局副局長劉美雄介紹,首先,企業需要走的流程變少了。譬如,勘察、設計等登記,安全措施備案等6個前置審批事項并入施工許可辦理;取消項目發包登記、初步設計審查、檢測報告備案3個事項。如此一來,原先的14個事項精減至5項,精減率達到64%。
其次,要提交的材料更薄了。精減后,該局保留的審批事項材料從146項精減至39項,精減率達73%,遠超市定50%的目標。其中,僅施工許可核發環節,通過取消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合同公證、保函公證,開工安全條件及保障施工的安全措施改由企業自行核查并承諾等做法,由原來的96項資料精減為17項資料。
最終,審批效率提高了,企業所花的時間更短了。改革后,該局建設工程項目報建總審批時限從46個工作日壓縮至12個工作日,精減了34個工作日,項目辦理總體時限減少73%。
“這還遠遠不夠,還需配套相關審批制度予以保障。因此,我們還在實行并聯審批、重大項目報建綠色通道、一次性告知、首問負責制等等,以加快項目落地和動工建設。”劉美雄稱。
審批改革
實行并聯審批只需一次申報
除了事項壓縮,流程精簡,在企業申報、審批服務上,東莞也有“大招”。市政務服務辦副主任劉漢森介紹,目前東莞在推動申辦審批標準化、推進并聯審批改革、建成網上審批服務平臺上已經取得初步進展。
譬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涉及的全部事項申報情形、辦事材料、辦事指南的標準化梳理工作已經完成;建設工程項目網上審批服務平臺及“一站式”建設工程項目實體審批大廳已基本建成,網上平臺即將進入上線試運行階段。
這些改革將帶來怎樣的效果?以并聯審批為例。以前,企業只有到一個部門辦完一個事項,拿到結果后再準備材料到下一個部門辦另一個事項。現在,有關聯關系的幾個事項合并成一個事項辦理,企業一次把所有材料準備齊全,部門之間傳遞審批結果,同步審查、一次出證。也就是說,申報人只需要提交一次材料,完成多項審批。
如果材料不符合要求怎么辦?對部分材料可實行容缺受理。即如果企業申報材料有問題,不需要退件重新申報,而是承諾在發放證書前補齊,部門審查和申報人補正材料的工作可以同步進行。對不符合條件需要補正的資料,也將做到一次性告知,確保一次申報成功,減少來回奔波。
試點情況
松山湖探路“區域評價”與“標準地”改革
簽訂承諾書后可直接開工建設
作為東莞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近日,松山湖印發了三項試點方案,正加速實施“區域評價”“標準地”和“多評合一”三項改革。
所謂“區域評價”,即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提前完成建設項目開工前的前置性評估評審。企業要在該區域內投資建廠,不再需要“逐一”編報,而是由園區有關部門“統一”提前編報,共享區域評價結果,從而節約成本、縮短時間。
舉個例子,以往單獨編制節能報告,一般就需30天左右。而符合區域評價結果適用條件的項目,就可以節省編制報告時間50%,減少編制報告內容30%。
“標準地”改革,則是在區域評價的基礎上,實現土地出讓前明確相關標準,帶著指標出讓。拿到“標準地”后,可實行告知承諾制,與相關部門簽訂承諾書后可直接開工建設,待建成投產后,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即可。
在傳統的土地出讓方式下,企業拿地后,僅施工許可階段就需完成節能審查、環評等多個審批事項,耗費企業大量的時間。而以“標準地”方式出讓,土地出讓已經過部門聯審,相關指標及篩選條件都十分明確。“以前是企業跑,現在是政府跑。對企業來說手續減少了,項目落地開工加快了。對園區來說,招商引資也更方便、明確了。”松山湖管委會委員呂永清在發布會上表示。
松山湖試點審批大廳發出改革后的“施工圖審查備案證”
“真的太快了,不到一上午就拿到了。”在接過一張“施工圖審查備案憑證”后,來自東莞市大業施工圖審查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葉女士激動不已。8月31日,松山湖市級試點專區實體審批大廳發出實施改革后的第一張證書。
葉女士此次辦理的是華為松山湖終端項目的一個小建設工程的施工圖審查業務。“以前,這個要交19項材料,厚厚的一摞,現在只需要交兩份材料,蓋兩個章就行了。”葉女士向記者展示她手上的證書,并感嘆道:這個轉變讓她的工作變得“so easy”!
這個轉變得益于建設工程審批改革在松山湖試點的落地。當天,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松山湖試點實體審批大廳建成并啟用。記者看到,這里分為導辦服務區、窗口服務區、自助辦理區、后臺審批區及并聯審批洽談區等功能區域,共設置了12個綜合窗口。免費的查詢電腦,清晰的流程指引,貼心的代辦服務,都讓前來辦理業務的人連連“點贊”。
據悉,實體審批大廳將實行“前臺綜合受理、系統電子流轉、后臺集中審批”的新模式。如今,21個市級部門的60余名審批代表已進駐辦公,前臺綜合收件,后臺立即開始分類審批。這里還設置了聯合審圖室和并聯審批洽談室,各部門也安排了首席代表作為負責人在此解決企業難題。
“我們住建部門有5個人在這里駐點,一上午就辦完了三個企業事項,雖然這些按規定1個或幾個工作日辦完就行,但很多項目我們都實現了即來即辦。如果按以往,這些項目往往要層層審批,現在則充分授權,簡單易行。”來自市住建局的首席代表王杰文向記者透露。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