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國務院公布關于《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的批復。批復原則同意《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并對緊扣雄安新區戰略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打造優美自然生態環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提出要求。
批復明確,緊扣雄安新區戰略定位。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與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形成河北兩翼,共同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按照分階段建設目標,有序推進雄安新區開發建設,實現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方面,批復要求,要堅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條件,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嚴控城鎮規模和城鎮開發邊界,實現多規合一,將雄安新區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遠景開發強度控制在30%。將淀水林田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形成“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結構。實施全域分區空間管控,通過網格化、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強化對各類開發與保護活動的空間引導和落地管控,構建規模適度、空間有序、用地節約集約的發展新格局。
在打造優美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批復明確,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開展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建設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強化白洋淀生態整體修復和環境系統治理,建立多水源補水機制,逐步恢復淀區面積,有效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確保淀區水質達標,逐步恢復“華北之腎”功能,遠景規劃建設白洋淀國家公園。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塑造高品質城區生態環境,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推動區域環境協同治理,根本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嚴守土壤環境安全底線,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雄安。
批復要求,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堅持城鄉統籌、均衡發展、宜居宜業,形成“一主、五輔、多節點”的城鄉空間布局。集中建設起步區,率先開發啟動區,集約發展外圍組團,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引導人口、產業合理分布,分類打造特色小城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塑造新區風貌特色。堅持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強化規劃引導和控制,細致嚴謹做好單體建筑設計,塑造體現中華傳統經典建筑元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風貌,原則上不建高樓大廈,不能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墻。打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嚴禁大規模商業房地產開發。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要按照網絡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的要求,加快建立連接雄安新區與京津及周邊其他城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之間的軌道和公路交通網絡。完善雄安新區與外部連通的高速公路、干線公路網,打造便捷、安全、綠色、智能的交通系統。
在建設綠色低碳之城方面,批復明確,要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海綿城市,構建集約高效可靠的供排水系統。優化能源結構,建設綠色電力供應系統和清潔環保的供熱系統,推進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嚴格控制碳排放。合理布局地下基礎設施網絡,有序利用地下空間。
批復強調,加強規劃組織實施。《總體規劃》是雄安新區發展、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大歷史觀,一茬接著一茬干,全力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指導下,河北省委、省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各項工作;建立全域覆蓋、分層管理、分類指導、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逐步建立涵蓋規劃、建設、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的雄安標準體系,創造“雄安質量”。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