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間,唐山市水泥、化工、粉磨站、鑄造、建材、橡膠、軋鋼、鍛造、塑料、耐火材料、石灰窯、陶瓷、醫藥、混凝土攪拌站、頁巖磚、家具制造等重污染行業全部停產,焦化企業延長結焦時間36小時以上,機動車也實施了單雙號限行措施。
污染防控措施為何加嚴?或許與重污染天氣有所反彈有關。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1月,唐山市遭遇了4次空氣污染過程,PM2.5平均值達到了8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7年同期的62微克/立方米,同比反彈了43.5%。
進入秋冬季以來,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一直是壓在地方政府肩上的一項沉重的擔子。按照要求,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也要同比減少3%左右。
未來,2019年的環保措施會不會進一步加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今年“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同時還要統籌兼顧,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協同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從“一刀切”到錯峰生產
9月27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見稿,“重點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等條文被刪除,代之以“各城市結合本地情況制定錯峰生產實施方案”。
對此,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今年攻堅行動方案的總體考慮是,更加強調科學施策、精準調控,嚴禁采取“一刀切”方式,要基于污染排放績效水平實行差別化管理,進一步增強錯峰生產調控的精準性、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我們在去年的實踐中發現,‘一刀切’其實并不科學。比如有的工業窯爐,光停產就要花費5-7天時間,還沒等停完應急響應就結束了;還有的臨時性停產措施并不能真正降低污染物排放,耗電量反而更高,還容易引發安全事故。”京津冀某市環保局副局長李愛國也表示,但按照要求,去年我們還是硬著頭皮讓企業停產了,有的企業為此甚至損失了5000多萬元。
因此,今年該市在制定秋冬季管控措施時,就把錯峰生產作為了一項重點內容。對于幾個重污染行業,如鋼鐵、建陶、鑄造、焦化、水泥等,要求這些行業的企業在整個采暖季期間必須限產50%,企業可以自行選擇限產方式,要么停產50%的生產線,要么4個月中停產2個月,從而保證整個采暖季期間的污染物總排放量能夠降低50%以上。
“企業也更加歡迎這樣的方式,去年那樣開開停停的他們也受不了。”李愛國說。
除了這些重污染行業,剩下那些工序簡單、容易停產的如刷漆、噴涂、印刷等企業,則依舊實行臨時性停產措施,保證重污染天氣期間的應急減排量。
PM2.5濃度“有所波動”
盡管管控措施更加精準了,但受天氣條件影響,今年秋冬季的重污染天氣還是有所反彈。
“受供暖排放增加、氣象條件不利和沙塵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11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與去年同比有所波動。”劉友賓表示,“11月,該區域冷空氣過程同比減少4次,混合層高度同比下降10%,相對濕度同比增大15%。11月下旬的沙塵天氣也對空氣質量產生較大影響。”
空氣質量一惡化,地方政府肩上的壓力就大了。李愛國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他們秋冬季期間有考核任務,以重污染天數為例,整個秋冬季4個月,只允許有10天的重污染天數,結果11月就發生了4天,這樣一來后面3個半月就會“相當被動”。
“今年11月的重污染天氣讓我們遭受了不小的打擊,后來國家在統計的時候,把沙塵暴的影響剔除了,重污染天數從4天減少到了2天,我們才稍微輕松了點。”他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在天氣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加大治理力度減少重污染天氣。去年秋冬季,京津冀區域執行的是“一刀切”的環保措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散亂污關停、工地封土令、汽車單雙號限行,多種措施齊抓共管,才有了比較好的結果。今年秋冬季不再“一刀切”,導致中小企業無組織排放多了,結果重污染天氣就更容易發生。
因此,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根據研究,霧霾天是由不利氣象擴散條件和污染物積累疊加作用形成的,霧霾天須提前減排,提前降低污染物排放,進一步減輕大氣環境承載壓力,從而實現降低污染程度的目的。”唐山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代進如是說。
“既嚴格執法,又熱情服務”
唐山市去年歲末的這種“一刀切”措施,是一種臨時措施?還是長期趨勢?從全國范圍看,2019年環保措施是否會加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給出了答案。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會議確定的明年重點工作任務中,只剩下7項內容,相比去年少了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表述。
對此,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解釋說,環保政策本身就是調控經濟的一種手段,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的形勢或加緊、或放松。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所以環保政策到了一個重新調整平衡的節點。
12月24日,環境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2019年生態環境工作。會議確定了2019年生態環境工作的“20字方針”,即: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精準聚焦、協同共進和優化服務。
李志青也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可能代表了2019年環保工作的一個方向,就是按照既定的標準和制度執行,不需要再出臺很多更加激進的新的措施。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