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醴陵市始終堅持以產業項目為抓手,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推進“四大戰役”,加快推進傳統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現代化陶瓷產業集群,構建全球陶瓷產業新城新格局,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完成財政總收入60.2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8億元,稅收收入31億元,稅收占比提高21個百分點達74.2%。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8.5%。經濟綜合發展和基本競爭力實現“雙進位”,分別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55位、第73位。躋身中部百強縣(市)第14位,位居中國幸福百縣榜第22位。
產業結構優化。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4∶49.9∶40.7,第三產業占比提高7.6個百分點。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全面落實產業突圍“四個十條”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累計兌現獎補資金7000余萬元,惠及企業600余家次。成功舉辦中國工業品牌之旅醴陵行活動。5家企業入選全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智能制造步伐加快,參與研發全國首條陶瓷等靜壓自動化生產線,并在全市陶瓷企業推廣應用;7條煙花和1條爆竹自動化生產線建成投產。
加快園區發展。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園區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實現園區技工貿收入445億元,同口徑增長14.5%,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5.6%,獲評“全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優秀園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瓷城眾創空間、電商產業園成功申報省級眾創空間。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成11個農村綜合性改革年度試點項目,種植結構調整面積達10.5萬畝,率先通過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省級驗收,獲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水庫移民工作全省先進。
促進全域旅游。全年接待游客80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3.3億元,分別增長26.3%、27%。提質改造李立三故居、東富寺、袁昌英紀念園等景點,“清水灣畔”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經濟開放度不斷提高,深圳鹽田國際醴陵內陸港揭牌,鐵海聯運“五定班列”正式開通。春秋兩季廣交會實現交易額1.7億美元,增長20.6%。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億美元大關,達4.8億美元,增長30%。
引進城鄉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旗濱高性能電子玻璃等92個項目,合同引資280億元。完成到位外資2.4億美元,內聯引資57.7億元,分別增長13.8%、15.3%。完成征地10556畝、征拆房屋2054棟(套)、項目“清零”52個。全年報批土地5500畝,動態儲備土地4000畝。中鹽紅四方湖南生產基地、國家級電瓷電器檢驗檢測中心等112個項目開工建設,東富電力電瓷電器產業園、東城大道、瓷城古韻·一江兩岸等項目加快推進,瓷器口街區、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二期)等88個項目竣工使用。醴陵壓氣站項目提前建成并供氣,有效緩解全省“用氣荒”。
2019年,醴陵市將全力圍繞貫徹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一谷三區”等省市決策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穩中求進、進中爭先”工作總基調,著力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深入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深入擴大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四大戰役”,加快建設富強美麗幸福文明新醴陵。
醴陵今年圍繞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控,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完成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
突出“三大重點”。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企業上云,支持企業打造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加快陶瓷智能制造步伐,加大智能制造生產線研發推廣力度。推進花炮產品科技研發和自動化生產,促進花炮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加快服飾、造紙、防水建材等產業集中區建設,提升產業集聚水平。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申辦國際煙花論壇,繼續辦好陶瓷產業博覽會、煙花鞭炮交易會,做大做強會展經濟。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加強與省內外旅行社合作,引進更多的參與式旅游項目,擴大客源輻射范圍。挖掘提升文化內涵,深入推進“四點一谷一片”旅游布局建設,著力打造工業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精品線路,確保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對接5G時代,積極培育新興業態,發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補齊物流短板,落實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和引進更有活力的創新型服務企業,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物流專業園區。
三是打造“醴陵品牌”。實施質量強市和品牌強企戰略,打造以質量為核心的區域品牌。創新質量監管方式,完善質量工作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挖掘培育一批制造業、農產品、服務業以及“老字號”企業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開展“三大行動”。一是開展“招商引資三鄉行動”。完善招商引資系列政策體系,發揮商會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強化產業知識積累,將招商的觸角從北上廣深等地延伸到國際舞臺。加大協調對接力度,力爭有更多項目進入省“5個100”計劃和株洲市重點項目籠子。著力強鏈延鏈補鏈,開展地毯式梳理對接,挖掘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陶瓷、花炮、服飾等產業鏈條。
二是開展“溫暖企業三百行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企業幫扶,重點解決企業在研發、銷售、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孵化一批新興企業模式并在全國推廣。力爭用2—3年時間發展和培育5家上市公司,新增5家過10億元企業,打造5個國家級平臺。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整頓規范市場秩序,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建立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機制,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三是開展“園區攻堅三年行動”。圍繞“打造千億產業園區、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的目標,大力推進“一谷一城一園”發展。按照“一主兩特”產業定位,加快國家級電瓷電器檢驗檢測中心等項目建設,建好玻璃產業園、電商產業園、創新創業園等特色“園中園”,力爭園區規模以上企業達330家以上,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00億元、稅收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以上。進一步完善園區配套路網,統籌抓好水電氣和安置區配套建設。完善園區財稅體制,改革園區審批制度,成立經開區服務中心,推行審批全程代辦模式,提高園區行政效能。
強化“三大保障”。一是土地保障。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全力推進增減掛鉤工作,確保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加快陶子湖片區、東富工業園等項目征拆“清零”,確保全年新增用地指標6000畝、征地1.2萬畝、征拆房屋3000棟(套)以上,力爭實現50個以上項目征拆“清零”。園區年內完成征地5000畝、征拆房屋1000棟(套)以上。
二是資金保障。積極對接上級政策,全力爭取中央、省、市獎補資金和國家政策性專項貸款。引進金融機構,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爭取省中小擔保公司在醴陵市設立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搭建市場化橋梁。發展續力貸、供應鏈融資等金融產品,提高中小微企業有效金融服務供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組織保障。繼續推行市級領導帶頭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倡導“一線工作法”,對重點項目實行量化考核,形成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組織有序、執行有力的項目建設大格局。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著力穩金融,堅持“控增量、去存量、守底線”原則,積極穩妥處理政府性債務問題,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著力降低融資成本,完善市縣債務風險聯動防控機制和“政銀企”協調合作機制,對接各級金融機構支持國有企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引導平臺公司儲備、參與投資一批盈利能力強的項目,提升從工業和服務業項目中獲取中長期收益的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推進平臺公司轉型。
著力穩投資、穩預期,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有保有壓,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績效。保持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目前,醴陵市正以國際化的視野和眼光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加快推進產業項目建設,構建全球現代化陶瓷產業新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