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制造業企業存在“部分外遷引發整體外遷、龍頭企業外遷導致供應鏈跟隨外遷的風險”。6月26日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中小企業發展報告指出,近年來電子信息等高技術行業成為外遷新領域。市人大初審認為,深圳應探索建立“工業保障房”,整片統租社區老舊廠房,升級改造后以優惠價格提供給重點產業的中小企業。
報告:電子信息等高技術行業成為外遷新領域
深圳市政府提交的《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顯示,深圳去年新登記商事主體48.5萬戶,累計商事主體總量311.9萬戶。深圳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約240戶、企業150戶,創業密度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增3185家,總量超過1.4萬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八成。去年中小企業創造的GDP約為1.1萬億元,占全市GDP的47.8%。
報告指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中,企業外遷風險不容忽視。目前,深圳制造業企業受擴張需要、綜合營商成本上升、其他城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因素影響外遷,存在部分外遷引發整體外遷,龍頭企業外遷導致供應鏈跟隨外遷的風險,進而危及深圳產業鏈的完整性。去年,深圳有91家規上工業企業出現外遷情況,約占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1%,累計在深工業總產值599.7億元,占當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95%。
外遷企業存在由中小企業轉向部分大企業的趨勢,如2006年至2007年外遷工業企業中產值在5億元以上的僅占4.5%,而近三年外遷企業中,近五成企業為億元工業企業,其中近三成為大型工業企業;外遷產業由傳統產業轉向電子信息等中高端產業,以往企業外遷主體多為“三來一補”企業,行業領域集中在服裝、皮革等傳統優勢產業,而近年來電子信息等高技術行業成為外遷新領域,近三年外遷的192家企業中,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共計27家,占全部外遷企業的37.5%。龍頭企業外遷會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同步外遷,對城市經濟造成影響。
實際上,深圳也在大力推進減負降成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018年全年共為企業減負約1417億余元,其中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約904億余元,減負最多。
梳理:外遷源于經營定位、成本上升、環境等問題
南都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2018年5月7日,奧林巴斯(深圳)工業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停產停工。曾在這家全世界精密、光學技術領域的代表日企中擔任生產部部長的羅先生,就是去年離職的。據他介紹,由于深圳這邊的公司整體都外遷到了越南,所以同事們基本都離職了。對于公司的外遷原因,他表示,現在用人成本在增加,包括廠房租金、宿舍成本、制造業材料費等都在增加,然而實際銷售額并沒增長,所以導致了在深圳的制造業成本非常高,利潤非常小。
羅先生現在和朋友開了一家咨詢公司,專門給制造業企業導入一些適合中國制造的生產模式或生產管理方法,他告訴南都記者,目前一些制造業企業會把總部留在深圳,將工廠遷到周邊地區。一部分搬到深圳周邊,如東莞、惠州等城市,另一部分搬到廣東周邊,如湖南、江西等省份。
他認為,部分制造業企業外遷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定位,深圳的定位是國際科創城市,以金融、互聯網以及高端制造業為主。一些廠房占地面積過大的制造業企業,本身就不適合留在用地不足的深圳,也勢必會影響到其他行業在深圳的發展。二是以上所述的成本上升問題。三是環境問題。一線城市對環保要求嚴格,很多制造業企業對環境都有污染,必須搬出一線城市。
專家:企業外遷是危機與機遇共存
“近年主要是房價上漲得太厲害,這個可能以華為研發部門外遷東莞松山湖為代表。”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告訴南都記者,部分深企外遷大約10年前就開始了,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上升,包括用地緊張、用工薪酬高、原材料和能源對外依賴度高等。而究其深層次原因,還是比較優勢導致產業結構升級,只有高附加值、高利潤、高增長率的企業才可能在此生存。
彭澎認為,隨著深圳企業外遷,其產業結構正在重造�!案呖萍�、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投資機構等頭部企業有可能在此形成集聚。”他表示,企業外遷是機遇與危機共存,要注意風險,也要辯證地看到恒大等總部遷入的勢頭。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也認為,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是其外遷的根本原因,而部分規模以上企業外遷也可能與其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有關。對于企業外遷,郭萬達提醒要防止企業外遷導致產業鏈中斷,因為一直以來,深圳的一大優勢就在于產業鏈的配套很好�!叭绻峭鶘|莞、惠州等周邊城市遷移,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范圍內,產業鏈也不會中斷�!�
對于深圳制造業外遷這件事,羅先生認為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深圳的環境質量,減少污染。另一方面會減少許多本地的就業機會�!暗钦驹诟叩慕嵌葋砜吹脑�,終究是利大于弊的,因為它會讓深圳的一些產業多元化了�!�
應對:政府多渠道為企業減負 有外遷企業考慮回遷
近年來深圳市政府對制造業外遷的現象也作出了重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陸續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從緩解融資難融資貴、落實稅收優惠、降低用房用地成本、清理供電加價、整治“二房東”等多方面為企業降負減成本。從深圳市稅務局已經公布的一季度減稅“成績單”得知,今年一季度深圳制造業減稅39億元,占總體減稅金額比重達27.1%;民營經濟成為減稅降費最大受益主體,減稅規模達103億元,占總體減稅規模71.7%。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23日南山區稅務局高新企業座談會上,深圳市海德森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代表提到,該公司正規劃將外遷東莞的工廠再遷回深圳。深圳市海德森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注于數據機房能量管理等相關電力電子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先進制造業企業。近年來,受土地廠房租金、員工工資、原材料成本上升等要素的影響,將工廠遷到了東莞。
報告中提到,2018年,深圳新成立企業90%多集聚于現代服務業,第二產業占比僅為7%,制造業創業門檻高、難度大。物流、勞動力、空間成本持續上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走低,行業平均利潤率持續走低;青年企業家比較稀缺,高端技術人才流失率較高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深圳部分工業企業經營困難,規上工業企業中有四成多的企業負增長,五成多的企業增速較前三季度回落。
報告提出,深圳今年將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上云計劃,今年中小企業上云不低于3萬家,啟動百千萬培育計劃,認定100家民營領軍骨干企業,開展創新型高成長企業培育行動。另外更大力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對報告初審認為,要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改進資助方式,加強資金的績效審計和評估,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決策考核、績效評價等,加強基金投資的跟蹤問效。
“工業保障房”
人大初審認為,在深圳目前土地存量和增量均有限的情況下,要轉變思路,借鑒多層次人才保障住房體系經驗,推動建立多層次產業用房保障體系。針對工業廠房普遍存在布局零散、廠房老舊、租賃期短、非理性漲租等問題,深圳應探索建立“工業保障房”,整片統租社區老舊廠房,升級改造后以優惠價格提供給重點產業的中小企業,更大力度保障中小企業產業空間需求,幫助企業扎根深圳并發展壯大。
專家:建議發展大批頭部企業總部 依次布局產業層次
而對于企業外遷,彭澎給出了關于深圳未來的發展路徑,在他看來,深圳一是按“有世界影響力創新創意之都”的定位,發展大批頭部企業總部;二是按原一線、二線和現在深汕合作區等層次,依次布局產業層次,形成有一定落差的產業結構;三是在前海、蛇口、河套以及南山、大鵬等區域盡快形成與香港以及世界各研發中心合作的創新創意集群;四是與東莞、惠州以及其他大灣區城市形成產業鏈合作協同體系,打造經濟腹地。
郭萬達則認為,深圳主要強調研發,但研發本身需要載體,研發與制造二者是緊密聯系的。如果深圳制造業企業大規模遷出,創新和研發將找不到載體。而當下香港乃至美國提出制造業回歸的概念,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在他看來,當前深圳的城市更新在放緩,就是為了防止房價的過快上漲,特別是保留制造業用地等政策,都是在留住深圳的制造業企業。
延展
把“最后一道工序”和“物流倉庫”留在深圳
政協委員建議設立行業總部小區
深圳市政協曾多次就實體經濟的問題召開過專題協商會,進行調研和發布報告。深圳市政協委員、華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克倫今年也提出了《關于發展行業總部小區應對實體經濟外遷》的建議。林克倫指出,為了控制好深圳生產實體經濟向外流出的趨勢,建議設立行業總部小區,即總部在深圳,生產線在珠三角和北方,但是最后的生產工序在深圳、物流倉庫在深圳,方便驗貨、最后報關和出貨在深圳,納稅在深圳。
林克倫指出,首先,在前�;蚯昂8浇牡胤皆O立長期的行業展示廳,讓行業中的不同廠家同時競爭,把最后一道工序留在深圳,隨時提供給客戶檢查,讓客戶放心。另外在這個行業總部小區,還建議有充足的物流倉庫提供給客戶驗貨,保障在深圳出貨。同時還可以在周邊配套高級的酒店、餐廳、健身休閑的場所。經過一段時間,這里可以慢慢形成不同的特色小鎮,像意大利生產小提琴、威尼斯生產水晶燈的小鎮舉世聞名。
對于為什么能把“最后一道工序”和“物流倉庫”留在深圳,林克倫表示深圳有幾個特別的優勢,分別是有國際航空、國際海運、大量的尖端人才、漂亮的市容、開放的文化,這些都是留住實體經濟的因素。
前海管理局認為該建議具有前瞻性和現實性,契合深圳市當前發展實際,設立總部行業小區可防止實體經濟流失。同時,前海管理局還在答復中表示,建議中所提到的總部行業小區選址問題,前海管理局建議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進行統籌,依據《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鼓勵總部企業發展實施辦法的通知》之規定,結合全市發展規劃及實際,在市內選取總部行業集聚、適宜總部企業發展的區域,建設總部行業小區。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