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鎮明星村有一片黏土磚瓦窯遺留下來的荒地,面積達100余畝,按照排定的復墾方案,到今年11月才能建成有效耕田,也就是明年春夏才能種上首批水稻。但是,近日記者發現,這片百余畝的土地,今年已經全部種上水稻,多搶了一年時間。
上周末,在原本屬于紅星磚瓦廠的廠區,記者眼前已是一片田園風光。平坦如鏡的水田上,秧苗繡出一派綠意。水稻田里,白鷺點點,不時翩翩起舞。若沒有機耕路上殘留的碎紅磚提醒,根本想不到,在前幾年這里還曾是一家磚瓦廠。
明星村村委委員張建春介紹說,這個原紅星磚瓦廠土地復墾項目,計劃工期為14個月,去年8月底完成招投標并開始進場施工,按計劃進度,將在今年11月完工。一開始,村里也有點擔心,怕不能如期完工,所以對這一項目督查得特別緊,村干部輪番到工地動態值班,沒有想到,竟然提前四個多月就基本完工,且提前一年種上水稻了。
據分析,一方面,由于村干部將服務工作做上了前,且跑得勤,工作爭取到了主動;另一方面,由于村里的民風淳樸,社會風氣較好,導致村里的環境良好,確保了工程進度。
村干部介紹說,為了幫助土地整理承攬方盡快完成任務,村干部對擁有相鄰土地承包權的農戶都進行了有效對接,將村民的合理訴求及時與施工方溝通,比如,有村民擔心其承包地在土地整理后會處于排水不利的被動局面,施工方通過機械作業,順勢將地勢加高,讓村民承包地的耕種條件反而比原來更好,導致雙方都很滿意。
那么,這一土地復墾項目何以能加速推進?
除了村里的軟環境較優的外因外,還有一大內因。
在水田現場,承攬復墾項目的管理人員施建國正在察看秧苗長勢。“沒想到,長得這么好,還沒發現病蟲害,真是一塊好地。”施建國告訴記者,按常規速度,這片復墾的土地,到明年才能種上水稻,但村里很急,他們自己也急。為此,他們算了一筆賬,賬算清了,速度就上來了。
這是一筆什么賬?施建國解釋說,作為土地整理的實際操作者,每天都在算成本,否則,一不留心就會虧本,只要延遲一天完工,就要增加一天的成本。以施工車輛在泥濘的洼地上需要鋪墊的大型鋼板為例,他們的工地多租借一天鋼板,成本就要增加一千五六百元,而少租用一天,也就意味著節省一千五六百元。假如拖延工期,按協議規定,不僅使運營成本大幅度增加,還有可能受到處罰。實際上,按常規方法施工,到今年11月完工的工期也是相當緊張,但他們根據施工中遇到的不同土質情況,及時改變施工工藝,比如根據天氣變化,有的地塊變車輛運泥為抓斗機抓運、推土機推運,生產效率就大幅度提高。又比如,不同區塊同時施工,交叉運營,讓工期大大縮短。說到底,就是一個隨機應變的科學管理問題。
俗話說,人誤莊稼一季,莊稼誤人一年。施建國給記者另算了一筆賬:將工期足足縮短了四個多月,利用這四個多月時間差,恰好可以種植一季單季稻。按目前的長勢,估算畝產可以達到一千斤,100來畝的水田,總產可望達到10萬斤以上,這些稻谷,扣除成本后,多半成了利潤,對于自己和對于國家都有利,這就是用時間換來的效益。
明星村村主任朱訓發告訴記者,除了速度,村里對于復墾的質量情況格外關注,土地的平整度、道路、排水、綠化及管涵工程究竟怎樣,除了必要的監督檢查,更有說服力的辦法,就是種過水稻之后怎么樣,因為經過實踐以后,隱藏的問題就會暴露,比如給水排水是否通暢,田塊之間是否有高低,放上水,種上稻,就一目了然了。村里也將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幫助處理和解決。
當地村民介紹,這一季水稻不光增加了一季的產量,對今年秋冬作物種植也將帶來極大的便利。如果錯過這季水稻播種期,那么,秋冬季的播種難度就會大增,所以,這關鍵的四個多月,實際效益就近乎于一年。待今年11月工期結束,工程若被順利驗收,那么,明星村將增添百余畝的有效良田,同時,存在于當地三十余年的黏土磚瓦窯,真正被徹底塵封,明星村的村史也將翻到嶄新一頁。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