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材料是先進制造業的支撐和基礎,其性能、技術、工藝等直接影響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下游領域的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作為先進制造業支柱產業之一的新型材料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記者昨日獲悉,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成都新型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根據《意見》,到2020年,全市新型材料產業主營收入突破1500億元,力爭培育2家百億級企業、3家50億級企業、30家10億級企業、200家億級以上企業,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關鍵材料自主設計研發能力的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全市新型材料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產業發展格局。到2022年,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新型材料研發制造基地。
構建產業生態圈
打造“四大特色材料+四大優勢材料”的新型材料產業體系
在成都巨石集團有限公司,一塊堅硬的磐石,經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等數道工藝,從窯爐吐出蠶絲般的玻璃纖維,最細的只有頭發絲十分之一粗細。據介紹,玻璃纖維是一種化學材料,但它的取材卻是“純天然”的巖石。巨大的巖石通過現代的工藝,最終成為手機里的線路板,汽車、輪船、飛機的配件,一塊巖石制作成的“玻璃纖維”,可以生產的產品有6萬多種。
這只是成都新型材料產業中的成員之一。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意見》聚焦產業需求高、企業基礎強、研發創新優、資源稟賦好的新型材料細分領域,按照‘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培育構建先進材料產業生態圈,打造‘四大特色材料+四大優勢材料’的新型材料產業體系。”
其中,電子信息材料將打造全國領先的電子信息材料產業集聚區;先進裝備材料將打造特色鮮明的先進金屬裝備材料產業集聚區;新型能源材料將構建新型能源材料產業集聚區;醫藥健康材料將打造全國知名的生物健康材料產業聚集區。此外,《意見》還提出要打造優勢領先的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研發制造高地,建設先進高分子材料優勢產品研制基地,培育具有特色競爭優勢的稀土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和建設前沿新材料研發應用示范區。
“為構建產業生態,成都將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延伸聯動發展,打造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領域產業集群。”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在產業鏈上培育聚集一批競爭力強的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在創新鏈上吸引壯大一批影響力強的研究創新團隊。此外,市經信局還將牽頭做好生產性配套服務,支持新型材料產業相關功能區建設產業加速器,加快建設高水平標準廠房及中試工程車間。
以相關產業功能區為支撐
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材料、先進裝備材料等細分領域
產業生態圈構建上突出特色和優勢,產業分布上也有所差異。《意見》提出,我市將加強功能區建設。我市將依托全市新型材料產業基礎、區位優勢、資源配套條件及環境承載能力,以青白江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成都新材料產業功能區、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等相關產業功能區為支撐,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材料、先進裝備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醫藥健康材料等細分領域。同時,相關產業功能區將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建設生產活動所需的功能性平臺、專業化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配套。
如今,有關新型材料的產業功能區的聚集帶動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就在一周前,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被評為四川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功能區已先后入駐融捷新能源、深圳前海國民、阿克蘇諾貝爾、大寶涂料、立邦涂料、三棵樹涂料等優質企業。2019年1月-11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其中規上企業60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實現稅收同比增長22%。
位于青白江的成都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已聚集了成都巨石、天馬軸承、江河幕墻等行業龍頭企業。“目前產業功能區形成了聚集帶動效應,助力構建產業生態圈成效明顯。”青白江區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王祥輝告訴記者。憑借鐵路港、蓉歐樞紐、自貿區建設等重大優勢,青白江已成為不少優質材料企業眼中的“香餑餑”:在去年召開的第二屆四川成都先進材料產業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投資10億元的鉬新材料先進制造(出口)基地項目等8個項目就簽約落戶青白江。
做好要素保障
我市將設立成都市新型材料產業投資基金
新型材料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在要素保障方面,《意見》明確,要發布成都人才開發指引,面向全球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團隊,大力引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完善各類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服務體系。同時,我市將設立成都市新型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強化資金扶持,加快建立市場化、精準化金融支撐體系;依托成都市新材料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拓展打造新型材料供需交易對接平臺等。
對產業發展同樣重要的還有技術創新的推動。《意見》提出,我市將推進新型材料產業的創新驅動,聚焦“卡脖子”材料,吸引國際科技組織、知名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務機構來蓉設立分支機構加快聚集。全球頂尖科研機構,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
只有研發還不夠,讓新型材料企業與下游用戶企業實現雙向對接,是新型材料實現其應用價值的關鍵。對此,《意見》提出要提升現有創新資源供給與新型材料產業發展需求匹配度,整合我市新型材料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資源,推進主體用戶、核心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形成市場化的全新伙伴關系,加快前沿新材料技術成果轉化,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化等。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