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北京時間11月15日發布了該組織對中國金融部門的首次正式評估報告--“金融部門評估計劃”(FSAP)報告。報告結果顯示,中國的金融體系總體強健,但卻面臨著不斷累積的風險。
這份報告指出,盡管中國的金融部門已經在更加市場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同時也加強了監管,但仍然面臨一些主要的短期風險--信貸快速擴張導致的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敞口導致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增加、房地產價格下滑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此,IMF呼吁中國進一步改革以支持金融穩定并鼓勵強勁而平衡的經濟增長。
中國金融體系面臨多重短期風險
FSAP由兩大部分組成:由IMF負責的“金融穩定評估”,以及由世界銀行負責在發展中和新興市場國家進行的“金融發展評估”。
IMF指出,中國的金融體系面臨著不斷累積的風險。中國的金融體系正變得越來越復雜,市場、機構、跨境之間的交互關系日益加大。除此之外,非正式的信貸市場、集團結構和表外活動也與日俱增。更重要的是,當前的增長模式、相對僵硬的宏觀政策框架,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信貸配置上扮演的角色,都導致或有負債的不斷累積。
根據FSAP報告顯示,中國的金融部門目前面臨的一些短期風險包括信貸快速擴張導致的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敞口導致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增加、房地產價格下滑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中國的銀行業和金融部門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當局應該解決的脆弱性!贝舜蜦SAP項目IMF團隊的負責人、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門副主任Jonathan Fiechter表示,“盡管目前的結構有助于高儲蓄率和高流動性水平,但也導致了資本配置不當和泡沫形成的風險,尤其在房地產市場。這種扭曲的成本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上升。因此,這種扭曲越早糾正越好!
呼吁中國采取政策 緩解房價下調負面影響
根據FSAP報告,整個中國銀行業持有的房地產貸款敞口較為溫和,但是間接敞口卻高得多。如果房價回調又伴隨經濟增長沖擊的話,對銀行業和金融穩定的影響將會很嚴重。因此,IMF建議中國仍然需要持續監測、進行壓力測試并采取一系列全面政策來緩解房價下滑對金融穩定造成的影響。
報告稱,中國房地產價格急劇上升,加上銀行對房地產的大量貸款,加大了房地產價格回調對中國銀行業的負面影響。然而,持續的緊縮措施已經放緩了銀行對房地產的貸款增速以及相應的價格漲幅。
IMF指出,推動中國的房地產價格的一些基本面因素包括收入快速增長、存款回報低、流動性充裕、缺乏替代性投資工具、房屋所有權成本低,以及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
報告稱,房地產相關貸款占中國銀行體系貸款總額約20%,相比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美國而言較低。然而,間接敞口卻更高。中國的貸款條款很大程度上依賴抵押品。在五大行中,有30%~45%的貸款是由抵押品擔保支持的,而這些抵押品主要就是房地產。因此,房地產價格回調將降低抵押品價值,因而在借款人違約的情況下削弱貸款收回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