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改革部署
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下半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同時,也要認識到,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國內外發展環境十分復雜。我們既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準備,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積極有為,創新求進,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
會議指出,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協調性,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穩中有為。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著力推進轉型升級,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奮發有為,努力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把錢用在刀刃上;積極釋放有效需求,推動居民消費升級,保持合理投資增長,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夯實糧食豐收基礎,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扎實開展防災減災各項工作;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清費減負,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推動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落實和完善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努力穩定對外貿易,完善政策和服務,拓寬出口渠道,積極增加進口,有效應對貿易摩擦,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入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和環境價格改革,抓好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穩定價格總水平,加強重要商品產供銷銜接,努力減輕物價上漲對群眾生活影響;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繼續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妥善安排好災區群眾生產生活,促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習近平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加強對改革重大問題調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科學性。習近平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激發和凝聚社會創造力。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這場偉大革命,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走過了35年極不平凡的歷程。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習近平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繁重。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習近平強調,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下大功夫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改革開放的客觀要求,下大功夫了解黨內外對改革開放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層和群眾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
習近平從6個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調查研究的重大問題。第一,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第二,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發展活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財稅體系,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活力。第三,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第四,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通過社會體制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最大限度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使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第五,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第六,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增強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完善黨內制度體系特別是民主集中制,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國務院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7月22日消息,經研究論證,國務院決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共計50項。其中,取消和下放29項、部分取消和下放13項、取消和下放評比達標項目3項;取消涉密事項1項(按規定另行通知);有4項擬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是依據有關法律設立的,國務院將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相關法律規定。
三、社會體制改革
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會議指出,創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是惠及人民群眾、深化社會領域改革的重大措施,又是加快服務業發展、擴大服務業開放、引導有效需求的關鍵之舉,也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事、政社分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放開市場準入,釋放改革紅利,凡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有效解決一些領域公共服務產品短缺、質量和效率不高等問題,使群眾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
會議明確,將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由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等承擔。一是各地要在準確把握公眾需求的基礎上,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服務的種類、性質和內容,并試點推廣。二是政府可通過委托、承包、采購等方式購買公共服務。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程序,競爭擇優,確定承接主體,并嚴禁轉包。三是嚴格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管理,在既有預算中統籌安排,以事定費,規范透明,強化審計,把有限的資金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用到刀刃上。四是建立嚴格的監督評價機制,全面公開購買服務的信息,建立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評審機制,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五是對購買服務項目進行動態調整,對承接主體實行優勝劣汰,使群眾享受到豐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四、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
7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公平稅負,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會議指出,小微企業數量眾多,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市場繁榮、不斷擴大就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會議決定,通過調整支出結構盤活存量財政資金,緩解財政收支矛盾,按照公平稅負原則,從今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并抓緊研究相關長效機制。這將使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享受與個體工商戶同樣的稅收政策,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直接關系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省與屬地財稅部門建立順暢的工作機制,確保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及時足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加快設立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設立創業投資企業,主要投資于小微企業。已設立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應加快研究出臺鼓勵所投資創業投資企業支持小微企業的激勵制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發行企業債券,專項用于投資小微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的股東或有限合伙人發行企業債券,擴大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資本規模。《意見》表示,要繼續加大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實施力度,鼓勵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參股創業投資企業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領域小微企業的投資力度。鼓勵各省級備案管理部門積極開展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與小微企業的項目對接活動,促進創業投資、股權投資資本的投資需求與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有機結合。《意見》提出,要逐步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規模,進一步完善“統一組織,統一擔保,捆綁發債,分別負債”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相關制度設計,簡化審核程序,提高審核效率。對于集合債券發行主體中募集資金規模小于1億元的,可以全部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在完善風險防范機制的基礎上,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試點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覆蓋面。鼓勵地方政府出臺財政配套措施,采取政府風險緩釋基金、債券貼息等方式支持“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穩步擴大試點規模。
|